高水平开放提升中国金融业实力(开放谈)

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既是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长远来看,资本市场的高水平开放将不断完善金融制度的供给,推动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和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中国金融业的实力和水平。

高水平开放提升中国金融业实力(开放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04-14 12:1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既是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中国按照国际标准,持续推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对外开放,扩大跨境投融资的渠道,完善相关制度安排。通过扩大市场开放引入各类金融机构、业务、产品,鼓励良性竞争,增加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效供给,有利于统筹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满足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和投资需求,以此促进服务水平实现跃升,以更优质的金融服务满足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中国资本市场越来越多的开放措施体现在制度性突破方面。取消外商来华投资入股相关市场机构的总资产规模限制和股权比例限制,有利于更多中小外资机构进入国内市场,丰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强调内外资一致原则,在不断对外资开放的路上,中资机构也享受同等待遇公平竞争。通过完善资本市场开放的制度规则,实现制度性、系统性的开放,加快相关制度与国际接轨,不断完善财务会计、税收、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监管等配套制度,推动开放措施落地实施,同时加强动态评估,提升资本市场监管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确保新时代改革开放行稳致远。

中国资本市场越来越丰富的开放渠道,吸引越来越多境外投资者。中国接连推出QFII、QDII、RQFII和RQDII制度并不断完善,截至2020年3月3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批QFII投资额度1131.59亿美元,审批RQFII投资额度7124.42亿元人民币,审批QDII投资额度1039.83亿美元。启动“沪港通”,开创操作便利、风险可控的跨境证券投资新模式;推出“深港通”,促进香港与内地市场进一步互联互通;此后,又开通了“沪伦通”和“债券通”。当前,沪深港通、沪伦通成交金额明显提升,互联互通模式初具成效。

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程度、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受到国际市场的普遍肯定和认可。MSCI新兴市场指数、富时罗素指数、标普道琼斯指数纷纷将A股纳入其中,彭博、摩根大通则将中国债券纳入其全球指数。

中国资本市场的高标准开放促使人民币地位不断提升。中国按照国际标准,持续推动金融行业和金融市场的开放,银行保险业、证券业、评估行业、货币经纪业以及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对外开放,提高金融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扩大跨境投融资渠道,完善相关制度安排。资本市场的开放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境外投资者可投资境内市场,同时也意味着跨境投资开始越来越多使用人民币,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在金融交易领域越来越被接受。

长远来看,资本市场的高水平开放将不断完善金融制度的供给,推动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和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中国金融业的实力和水平。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

(赵锡军)

【责任编辑:吕佳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