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评】用大数据优化“城市大脑”

一座城市的建设、发展与治理水平,关乎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催生更精细化、更科学的“智慧城市”。越来越多的大数据互联,通过“城市大脑”市民可以更好地触摸城市脉搏、感受城市温度、享受城市服务。

【视评】用大数据优化“城市大脑”

来源:扬子晚报 2020-04-14 19:3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一座城市的建设、发展与治理水平,关乎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催生更精细化、更科学的“智慧城市”。

大数据的发展让城市更智慧。每5分钟更新交通拥堵指数、一键办理商品房登记、网上预约挂号……南京在全国率先建成的城市智慧门户——我的南京APP,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创新融合,让居民在云端就能获取更精细、更专业的公共服务。

跨部门协同创新让城市更智慧。2018年,南京、苏州率先建设“城市大脑”,数据越来越成为城市大脑各方参与者之间的纽带,只有将分散在各个部门、相互孤立的数据资源联通共享,消除“信息孤岛”,才能让人与物的流动和增长符合城市自然的面貌,形成更为合理的发展形态,实现城市治理信息交互的畅通无阻。要让城市更智慧,更需要。

多领域共同合作让城市更智慧。当前,“城市大脑”已经从最初的交通治理领域向外延伸拓展。在公共管理、灾害预警方面,只有全面掌握了公共安全的各类数据现状和规模等信息,才能建立完备的需求清单,构建针对城市各类公共安全风险事件的预测、预警、预防新模式。

越来越多的大数据互联,通过“城市大脑”市民可以更好地触摸城市脉搏、感受城市温度、享受城市服务。城市管理者也可以依托“城市大脑”,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作出科学决策,提高城市治理效能。

策划:时力强 黄凤 评论员 林昀 制作 王亚男

(林昀)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