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入村富农家

甘肃康县寺台镇田坪村村民在自来水池边洗菜。前不久,甘肃陇南市康县寺台镇田坪村的乡亲们终于不用再为喝水问题发愁了。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各种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特优产业的积极培育,田坪村群众的好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越过越幸福。

引水入村富农家

来源:经济日报 2020-04-20 13:1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甘肃康县寺台镇田坪村村民在自来水池边洗菜。 陈玉梅摄(中经视觉)

甘肃陇南市康县寺台镇田坪村位于犀牛江畔,有很厚的黄土层,是康县有名的“粮仓”。但由于缺水,村里的发展一直相对滞后。

前不久,甘肃陇南市康县寺台镇田坪村的乡亲们终于不用再为喝水问题发愁了。如今,每家每户院子里的水龙头都流出了清澈的自来水,田坪村终于告别了人挑车拉才有水吃的历史。

村民的吃水问题是村里的老大难问题,据村委会主任田维永介绍,2008年地震之前,田坪村二社的群众在马水沟背水,三、四社的群众在麻子沟背水。即便到了半夜3点,两条沟里都还有背水的人,而且世世代代如此。

该村二社社长田维宏说,一看摩托车上绑着两个水桶的,就一定是“田坪人”。

2019年是康县“脱贫摘帽”之年,该县投资416.35万元,巩固提升了大堡水厂到田坪村的供水管网。这项工程利用尹家沟基岩裂隙水,从大堡水厂外接输水主管,采用自流引水方式,通过管道自压至4个村子,全天供水。

“我们围绕‘建得成,用得起,管得好,长受益’的目标,在田坪村建立了公益性岗位水管员管护制度,并与管理人员签订工程管护责任书和聘用合同书,确保工程管护责任到人,加强人员管理,严格考核奖惩,确保村民们的用水安全和工程效益的长久性。”康县水投公司监事长朱涛说。

苦尽甘来,好日子一步一步来了。今年80岁的蔡军连老人激动地说,“去年我们终于喝上了自来水,日子越过越好了,我都想多栽点儿猕猴桃,给孙子们吃”。

有水吃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动力更强了。田坪村农业致富带头人、果树嫁接“土专家”马仲平说,“自从村里通了自来水,家里可以腾出一个劳动力外出务工,再也不担心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没水吃了。我也培育了3亩多地的花椒树苗,现在长势挺好”。

谈到村里的产业发展,田维永说,“我们村的传统产业是核桃、花椒、桔梗、苦参等,一社的赵炳金仅桔梗就种植了20多亩。现在有水了,我们还想发展养殖业,拓宽乡亲们的增收渠道”。

对于田坪村的发展,寺台镇镇长王丽告诉经济日报记者,“现在田坪村通了自来水,从根本上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我们就要从‘点水之恩’‘上善若水’等‘水文化’元素着手,以‘节约用水’与‘孝敬老人’为抓手,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提升乡亲们的思想道德素养,讲文明树新风”。

另外,康县寺台镇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入手,把整治与建设结合、整治与长效管理结合,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村舞台、道德讲堂等农村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工作为抓手,边整治边管理,有效巩固整治和建设成果,内外兼修提升品质。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各种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特优产业的积极培育,田坪村群众的好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越过越幸福。

(李琛奇)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