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共青城:“小干菜”成就脱贫致富“大产业”

走进江西共青城金湖乡和平村,记者看到村民们正在将收割好的新鲜芥菜摆放晾干,忙着制作梅干菜。去年,和平村仅梅干菜收入达到5万余元,直接带动30余户农户参与,受益村民100多人,贫困户就有16人,让贫困户和村民获得了真正的实惠,尝到了甜头。

江西共青城:“小干菜”成就脱贫致富“大产业”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0-04-21 16:4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走进江西共青城金湖乡和平村,记者看到村民们正在将收割好的新鲜芥菜摆放晾干,忙着制作梅干菜。“今年芥菜产量大约有60000斤,能制作成梅干菜6000斤。”村民告诉记者。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和平村是浙江移民村,一直以来都有种植芥菜的传统,在腌制梅干菜方面有着独特的制作工艺。以前,这里的村民把种植的芥菜通过独特的制作工艺加工成美味可口的梅干菜,通过传统菜商上门收货的方式进行销售,这样的销售方式单一、分散,很难形成规模和打响品牌。为了让梅干菜成为村里的特色品牌,和平村对接帮扶单位共青城市商务局积极引导村里以“梅干菜”为切入点,发展该村自己的产业,实现产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全面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造血式”扶贫。

为了将梅干菜产业做大,共青城市商务局驻和平村的扶贫工作组采取入户调查、实地考察、专家咨询、集体研讨等形式,明确了和平村产业发展方向,初步形成了以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班子成员、乡贤代表自愿入股的形式筹措资金,注册并成立了“寨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创建了属于和平村的梅干菜品牌——“老淦家”梅干菜。同时积极筹划组建扶贫车间,购置切割、腌制、蒸煮等方面的设备,以提高村民制作梅干菜的效率。目前,“老淦家”梅干菜已成为机关单位、学校食堂餐桌上的菜肴,还有专门的连锁餐馆长期大量收购,为梅干菜的销路开拓了固定渠道。

去年,和平村仅梅干菜收入达到5万余元,直接带动30余户农户参与,受益村民100多人,贫困户就有16人,让贫困户和村民获得了真正的实惠,尝到了甜头。今年,和平村的梅干菜在扩大产量的同时,积极拓宽销售市场、提高产品质量,让“老淦家”梅干菜销往全国。同时,通过梅干菜产业发展吸纳更多的贫困户就业,不断提升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志气,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用“造血”功能巩固“输血”成果。

王飞 宋俊杰

(王飞 宋俊杰)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