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中国两会时间确定,意义非同寻常

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时间的决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背景下召开的此次全国两会,也是观察特殊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走向的重要窗口,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海外网评:中国两会时间确定,意义非同寻常

来源:海外网 2020-04-30 12:1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125923064_15881433850661n.jpg

  4月29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拍摄的人民大会堂。(图源:新华网)

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时间的决定。根据决定,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于2020年5月22日在北京召开。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主席会议建议,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于5月21日在北京召开。因疫情被推迟的全国两会确定召开时间,释放出中国将迈出重启关键一步的重要信号。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背景下召开的此次全国两会,也是观察特殊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走向的重要窗口,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抗疫工作进行总结。每年召开的全国两会都会对过去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和问题进行总结。这一次,在经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中国更有必要对疫情防控中的经验和教训及时进行反思总结。从提高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到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再到如何增强经济社会抗风险能力……社会各界已经开展了广泛探讨。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许耀桐认为,两会代表委员来自中国各行各业,在两会的平台上发出各个层面的声音,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凝聚社会共识。

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2019年,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压力。如何更好地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如何更好地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如何更好地做好“六稳”、落实“六保”,如何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这些都需要全国两会进行系统地安排部署。许耀桐表示,全国两会在客观评估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情况下,可以合理调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制定出台更加全面系统的财政、金融等政策安排,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三是把抗疫精神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必须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然而受疫情影响,社会上各种情绪和声音相互交织,全国两会的召开,无疑将使人们对中国的疫情防控形势更加安心,对加快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更有信心。2020年全国两会的召开,也将引导全国人民把“抗疫精神”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以顽强的奋斗姿态,努力化解风险挑战,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海外网评论员 孟庆川)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点击“海外网评”,读懂中国与世界。

(孟庆川)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