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世界经济注入宝贵信心和动力(和音)

经历了疫情大考的中国坚持开放创新,坚定行进在高质量发展大道上。经历疫情大考,世界更加坚定对中国经济强大韧性的信心。经历疫情大考,世界更加清楚看到中国经济充满活力和机遇。

为世界经济注入宝贵信心和动力(和音)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0-05-02 05:2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经历了疫情大考的中国坚持开放创新,坚定行进在高质量发展大道上。这是充满感召力的,通往世界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阳光大道

伴随中国各地陆续复工复产,民众出行及消费日渐回升,国外媒体敏锐捕捉到中国经济复苏的信号:“中国大城市的交通状况恢复到去年相同水平”“中国重新开放数千个旅游景点”“电力、钢铁需求和汽车制造业等重要指标接近恢复到正常状态”……经过艰苦卓绝努力,继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后,中国经济恢复活力的迹象也令人振奋和鼓舞,为疫情笼罩下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宝贵信心和动力。

中国经济复苏发展的态势稳健。截至4月下旬,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已达99.1%,人员复岗率达到95.1%。中国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0.8%,连续两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上,表明经济持续恢复。商务部对全国8200余家外资重点企业的调查显示,截至4月28日,复产率超过70%的外资企业占76.6%。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刊文认为,中国的商业活动正在恢复,“复苏表现令人鼓舞”。新加坡外长维文表示,中国成功应对疫情挑战,有序推动复工复产,给各国战胜疫情带来了希望,令人敬佩。

经历疫情大考,世界更加坚定对中国经济强大韧性的信心。中国市场规模巨大、基础设施及产业配套完善、增长潜力广阔……这些经济优势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外资企业选择中国市场。外国投资者纷纷表示,在中国长期经营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没有改变。中国美国商会2020年《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认为,长期来看,中国仍是大多数在华美资企业的重点市场。华南美国商会发布的报告显示,75%的受访企业表示,无论疫情影响如何,不会改变在华再投资计划。《日本经济新闻》刊文指出:“更多的日本企业留在了中国,因为他们不仅仅把中国当作出口加工基地,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成为他们生产的商品的消费市场。”美国沃顿商学院教授莫里斯·科恩认为,中国作为制造业主要供应商的地位不会改变。

经历疫情大考,世界更加清楚看到中国经济充满活力和机遇。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有限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没有改变。抗击疫情期间,“云办公”、“宅经济”、在线教育、直播卖货、智能配送、医疗健康等领域表现突出,涌现不少消费新热点,折射中国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强大内生动力。德国新闻电视台的报道认为,“中国制造”在疫情中展示科技优势,得益于“中国有一个非常具有创新性和竞争性的创业环境”。中国美国商会4月30日发布最新一期《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显示,中国国内消费和日益庞大且富裕的中等收入群体崛起带来的增长是在华美企的最大机遇,持续性经济和市场改革是第二大机遇。由此可见,改革创新带来的活力,让世界看到,中国仍是发展的机遇之地。

中国不仅是全球重要的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也是重要的研发基地和产业枢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及时复工复产,企业陆续开工,员工重返工作岗位,所带来的生产效能和消费动能逐渐显现,有助于缓解疫情造成的全球经济困难,为维护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作出重要贡献。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认为,在疫情蔓延时,药品原料的市场供应没有中断,“事实是,中国现在是最可靠的原料供应国”。中国呼吁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号召各国携手合作,维护贸易畅通,为世界经济复苏提振士气。中国承诺坚定不移扩大改革开放,放宽市场准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扩大进口,扩大对外投资,以开放创新的姿态促进世界经济共同繁荣。

人类命运与共。世界经济走出疫情带来的挑战和低谷,需要各国共同应对、开放合作、携手发展。第127届广交会将于今年6月首次网上举办,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如期于11月份在上海举办,都是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和动力源的具体体现。经历了疫情大考的中国坚持开放创新,坚定行进在高质量发展大道上。这是充满感召力的,通往世界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阳光大道。

《 人民日报 》( 2020年05月02日 03 版)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