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天整出“四大发明”,这支援鄂医疗队真硬核

在3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吕国悦介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救治医疗队于2月7号抵达武汉,在武汉坚守了62天。”  据了解,多功能防护面屏的一代产品在武汉期间已经在临床进行应用,目前正在进行二代产品的测试。

62天整出“四大发明”,这支援鄂医疗队真硬核

来源:经济日报 2020-05-04 18:1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62天整出“四大发明”,这支援鄂医疗队真硬核

在3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吕国悦介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救治医疗队于2月7号抵达武汉,在武汉坚守了62天。期间,医疗队在开展重症患者救治工作的同时,针对临床遇到的问题,结合吉大一院多年来医工结合的科研优势,进行了四项发明创造。

在武汉隔离区,医护人员需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三层帽子和两层口罩,这导致防护区里的医护人员沟通十分困难,影响救治进度。此外,由于长时间穿着防护服工作,医护人员常常面临缺氧、乏氧的问题。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发明了多功能防护面屏。”吕国悦介绍,“我们把骨传导耳机和话筒结合到防护面屏上,并配备一个摄像头,最重要的是,防护面屏还携带一个制氧装置,可以在防护面屏内形成一个高氧浓度的环境。既解决了隔离区的沟通问题,又解决了视野不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了乏氧的问题。”

据了解,多功能防护面屏的一代产品在武汉期间已经在临床进行应用,目前正在进行二代产品的测试。 2一次性咽拭子采集装置

对患者进行咽拭子采集时,患者容易呛咳、发生喷溅。在此情况下,即使医护人员戴着防护目镜,也有较高的感染风险。

“我们在原来的咽拭子上多做了一个防护罩,在采集的时候,用防护罩把病人的口鼻遮掩住,这样采集者就多了一层防护。这是一个简单而实用的发明创造。”吕国悦说。 3一次性气管插管用防喷溅隔离巾

在重症治疗攻坚战中,气管插管或者支气管镜灌洗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对医护人员而言,这两个治疗措施的感染风险是很大的。

“对此,我们利用原来的手术巾增加了一个透明薄膜,里面加了三个可操作的口,在处置者和病人之间形成了另外一个防护措施。”吕国悦介绍,一次性防喷溅隔离巾用途很广,目前仍在应用。 4增强型传染病专用听诊器

在诊治过程中,医生需要使用听诊器听诊患者肺部的情况,第一时间了解患者肺部氧合的改善情况,但是,在隔离区中无法使用常规的听诊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发明了一个增强型的传染病专用的听诊器。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暂未形成真正的样品,但是在武汉的时候,这四项发明都已经申报了专利。”吕国悦介绍。

吕国悦表示,对医生来说,这些发明创造是很简单的想法,但是吉大一院重症救治团队在武汉期间快速地形成了产品,应用到临床后,既保证了重症治疗的效果,同时也最大程度降低了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这也是吉大一院重症治疗团队的特色。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