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冲击,主动化解危机,打好疫后民生保卫战、经济发展主动战,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重振民生经济引擎,当从凝聚小微力量破题。
作为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小微企业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关键在于激活小微企业的“一池春水”。
政府引领,政策加持,向市场主体注入“强心剂”。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小微企业”出现12次,“就业”出现39次,凸显国家层面重视。纾困“中小微”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高频词。中央和地方纷纷打出“组合拳”,出台财政、金融、税收、社保、就业等多项扶助政策,加快复工复产、复市复业。大力减税降费、减租降息,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延缓到明年;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支持“两新一重”建设;发放消费券,释放大众消费潜力……“政策再给力,帮扶再加力”,各项利好政策如同源头活水,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发挥“定盘星”作用,稳住经济基本盘。
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善用生存发展“催化剂”。政策红利是“输血”,可解生存之需,小微企业和商家更应自力更生,努力“造血”自救。疫情催生众多新业态,如“宅经济”的兴起、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需求的激增。国内一些知名品牌已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网上带货直播的火爆,平价优质策略更具市场优势等,都为小微企业走好后疫情时代的存续发展之路提供了有利借鉴。小微企业和商家“船小好调头”,须积极适应市场需求、消费习惯的变化,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拥抱“互联网+”,创新商业模式,开拓销售渠道,降低经营成本,既应急眼下,又筹谋长远,既留得青山,又赢得未来。
守望相助,共克时艰,营造社会关爱的“调和剂”。从网红主播的卖力吆喝,到广大网友的“为鄂买单”,从物流行业的绿色通道,到网络平台的技术支撑,从县长代言名优特产,到社区志愿者的倾情服务,社会各界的关爱援手,助推小微商家顶住压力,走出困境。“中国好房东”张凌主动免除租户6万多元租金,租户坚持保障员工就业,并为社区免费送餐,将爱心传递。疫情隔开了物理空间,却拉近了人与人的心灵距离。市场主体诚信经营,消费者多一份理解宽容,创造出文明和谐的社会倍增效应。灾难面前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惟有团结起来,相互扶助,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勇夺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双胜利”。
捱过寒冬的萧瑟,迎来春夏的复苏。走在城市夜晚的街头,霓虹闪烁车水马龙,百货店阿姨边看店边摇着呼啦圈,女孩们在服饰店里流连,烧烤摊上飘出香味。“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政府、市场、社会多措并举,汇聚小微力量,激发经济活力,民生重振已在路上。
(谢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