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云上来 根在新基建

从线下走向线上,从现实迈入“云端”,从面谈到直播,广交会开启了新的模式。广交会自1957年创办以来,每年都定期向中外客商敞开大门,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和扩大开放作出巨大贡献。

客从云上来 根在新基建

来源:科技日报 2020-06-17 08:1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从线下走向线上,从现实迈入“云端”,从面谈到直播,广交会开启了新的模式。

第127届广交会于6月15日至24日在网上举办。本届广交会按16大类商品设置50个展区,2万多家企业参展,将网上展示、推介、供采对接、在线洽谈等融为一体,形成一站式全天候网上举办新模式。

广交会自1957年创办以来,每年都定期向中外客商敞开大门,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和扩大开放作出巨大贡献。如今面对新的形势,广交会顺势而为,整体搬上“云端”,是特殊时期的创新举措,对外释放了多重积极信号。

将大型实体展搬到网上,说起来轻松,但真正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如果说以前线下举办广交会,更多考验的是活动场地、组织能力、人员安排等方面,那么在网上举办广交会,就是一次全新的流程再造,涉及云计算、人工智能、在线翻译、视频直播、在线支付等多方面的新技术,任何一个领域的技术有“真空”或者不成熟,都可能让网上广交会难以举行,或者效果大打折扣。

可喜的是,这些年来国家持续在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方面整体规划、超前布局、加大投入,一批成果落地应用,产生了积极效应。这些新基建项目不但在日常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让在特殊时期举办网上广交会成为了可能。可以看到,网上广交会的举办,正是依靠了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的强力支撑,参展企业通过10×24小时全天候网上直播间,既可以与客户在网上单独面对面洽谈,也能借助网络直播面向全球的客商进行宣传和推广。这种把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新模式,让网上广交会有了生命力、吸引力。

网上广交会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探索。可以预见,经过疫情的冲击,一些原本在线下举行的活动,可能会越来越多地转为线上举行。这对产业、企业发展来说,是巨大的机遇,使其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发展空间。同时,这也对新基建、新技术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相关部门从更宏观的层面因时而变、顺势而为,把准新基建的脉搏,作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甚至是超前的规划布局,让新基建和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良性循环、共同进步。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