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后疫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清华主办2020世界和平论坛特别视频会议

6月16日,2020世界和平论坛特别视频会议拉开帷幕。本次特别会议主题为“后疫情时代:中国与世界”。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来自多个国家的前政要、智库负责人和战略家针对当今世界人类所面临的新安全挑战进行讨论,提出建设性应对方案,推动国际社会的安全合作。

聚焦“后疫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清华主办2020世界和平论坛特别视频会议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6-17 20:3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6月16日,2020世界和平论坛特别视频会议拉开帷幕。本次特别会议主题为“后疫情时代:中国与世界”。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来自多个国家的前政要、智库负责人和战略家针对当今世界人类所面临的新安全挑战进行讨论,提出建设性应对方案,推动国际社会的安全合作。

清华大学校长、世界和平论坛主席邱勇院士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辞。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主持开幕式。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院长、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泰国前副总理素拉杰、韩国前外交通商部长金星焕、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印度前国家安全顾问、印度前外交秘书梅农、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等出席论坛。

邱勇在致辞中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他说,世界和平论坛为全球战略家促进国际安全合作,探讨如何应对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安全挑战提供了平台。新冠肺炎疫情使世界政治开始向始料未及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清华有责任召开这次特别会议,为国际战略家们提供自由互动的平台,为解决威胁世界和平的问题寻求有效对策。

邱勇指出,我们正处于困难时期,新冠疫情表明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协调一致的国际努力是克服当前危机的唯一途径。2020年已成为世界的分水岭,世界变得更加复杂和不可预测。新冠疫情给我们深刻的启示,稳定与和平是增长和繁荣的坚实基础。现在我们必须要坐下来认真商讨,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以防止混乱。作为安全问题的研讨平台,世界和平论坛愿意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16日举行的两场分组讨论中,与会嘉宾就涵盖疫情危机后的世界秩序、后疫情时代的人工智能(AI)进行了讨论。

哈佛大学道格拉斯·狄龙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分享了他对疫情危机后世界秩序的看法,他表示,比起竞争来说,合作确实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好处。在抗疫过程中,美中两国一方面有竞争,一方面有合作,在这种复杂的竞争持续下去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够看到实现共同的利益,在两者中实现平衡才能更好地创造一个好的结果。

俄罗斯普里马科夫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亚历山大·邓金在发言中重点谈到疫情发展不对称的问题。由于这一趋势愈发严重,他表示,从长远来讲,我们需要寻找全球秩序新的设计方案,提出一个多边的负责任的领导方案。负责任的多边的领导与发展应该是基于规则的多边主义的做法。

德国国际和安全事务研究院CEO、主任沃尔克·珀斯表示,新冠疫情加速了世界变化的进程,同时也会改变事情的本质。沃尔克·珀斯分析了国际秩序的可能发展方向,以及逆全球化和全球治理问题。他指出,进行更紧密的国际合作,才能更好维护全球公共健康。国际卫生体系一定会为应对未来类似的危机做好更充分的准备。他表示,希望在国际公共卫生领域有更多的多边主义合作。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国际组织在冷战时期影响力不断上升,冷战后,发挥作用的领域不断扩大,疫情后作用将下降。对于国际条约(包括双边条约)来说,冷战时期签约国比较遵守约定,冷战后出现大国退约现象,疫情后签约国违约行为将变得普遍,条约约束作用下降。疫情后的国际秩序可定义为“无诚信的秩序” (Order of bad faith)。他表示,尽管国际秩序很可能会出现失序,但是他仍对世界未来持乐观态度,认为虽然目前形势不如冷战后的全球化积极稳定,但是新的冷战可以避免。

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时代最具潜力的一种技术,在疫情期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两位来自中国、三位来自美国的专家就“后疫情时代”人工智能的应用与合作展开讨论。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表示,人类社会面临很多共同风险和挑战,我们需要合作而不是相互斗争。他分析了人工智能在抗疫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强调建立严格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道德标准和原则的重要性,并指出中美在人工智能应用合作方面应遵守的“3C”原则:合作、协作、竞争。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工智能系统中心创始人、计算机科学教授斯图尔特·拉塞尔分析了人工智能在新冠疫情中的应用,包括早期检测、监测、协助决策等。谈到“后疫情时代”的风险预防时,他表示,必须相信国际合作的价值,如果能实现安全有益的人工通用智能,它将为人类提供无限的商品与服务。

清华大学“智能科学”讲席教授、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表示,新冠疫情对技术和全球应对系统提出了新挑战,人类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在疾病发现和药品开发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表达了对当前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看法,还提出了共享AI数据的原则:保持沟通、征得许可和考虑后果。

耶鲁大学生物伦理学跨学科中心科技与伦理学科主任温德尔·瓦拉赫指出,作为人工智能创新的崛起力量,中国亟需在人工智能治理的国际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他还表示,为了人类的共同利益,各国在安全发展、人工智能和其他新兴研究领域开展国际合作至关重要。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未来生命研究所主席迈克斯·泰格马克表示,人工智能发展带来了全球性的挑战。现在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是通过AI来实现,这就意味着所有AI的风险和挑战都是全球性的。中国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去塑造一个更好的AI的未来。他认为,在“后疫情时代”,其实AI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很多支持和帮助,国际社会应有共同、积极的愿景,通过AI为人类谋福利。

在17日即将举行的后两组讨论中,与会嘉宾还将就疫情危机后的亚太安全、“后疫情时代”的中美关系进行深入交流。

世界和平论坛创办于2012年,是由清华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协办、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承办的中国第一个高级别非官方年度国际安全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因疫情关系,第九届世界和平论坛预计将于2021年举行。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