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我们应该端起的“情怀”

端午节,我们应该端起的“情怀”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6-29 17: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作为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有着别样的内在意蕴。在这样的节日里,我们不仅端起酒杯庆祝佳节,还吃起了粽子,那我们更应该端起什么样的“情怀”呢?

我们应该端起“爱国情怀”。每逢端午,人们仿佛总是能穿越时空,遇见这位行吟泽畔的大文豪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情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民本情怀,“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高尚品格……这些爱国精神如同黄钟大吕,穿越时空仍然在现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响。为阻止北京疫情蔓延,铁路部门自2020年6月17日0时起,旅客在车站、12306网站等各渠道,办理2020年6月16日24时前已购的进出北京地区各次列车有效车票退票时,均不收取退票手续费,购买铁路乘意险的一同办理。铁路此举损失一笔“手续费”,但却赢得了旅客口碑和社会赞誉,筑起了坚固疫情防线。读懂铁路的牺牲和奉献,才能读懂什么叫爱国情怀。

我们应该端起“文化情怀”。恰逢端午节纪念屈原,不仅仅是吃粽子、赛龙舟,更重要的是要继承发扬屈原的读书精神。想当年,屈原就是一个非常热爱读书的人,王子朝带到楚国的《山海经》等典籍,屈原都认真阅读过,这是他能够写出不朽名篇《离骚》《天问》的原因之一。6月20日,全国首个“高铁读书驿站”在钦州东站启用,这是一个公益性的借阅读书站点,旨在发挥铁路站点旅客密集的优势,构建广西“高铁读书驿站”互联互通网络,让旅途时光充满书香,让旅途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促进全民阅读的开展。文化是端午节的灵魂,多像屈原那样读书,正好可以重温时间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文化情怀。

我们应该端起“服务情怀”。沅、汨两水之间的百姓世世代代都忘不了屈原的恩情,因为他拥有服务百姓的情怀。屈原被流放后,兴办教育,支持百姓种桑养蚕、以货易货,使民众得以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如今,国内大部分地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北京突现感染病患,在端午佳节来临之际,一些年轻人自发组织社区志愿者队伍,取消了休假,带上袖章、戴上口罩,带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穿行于辖区的大街小巷,为社区防疫发挥力量。还有,端午小长假迎来客流小高峰,各大火车站全力做好旅客出行工作,各岗位井然有序,合理安排人员上岗,加大站台乘降防护力度,加强出站口扫码宣传,引导旅客有序进出站,为旅客提供安全、温馨、优质的服务。

我们的中华文明,虽历尽沧桑、饱经磨难,却在跌宕起伏中传承不辍。以传统节日为基本载体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动力。所以,在这样的节日里,我们不仅端起了酒杯、吃起了粽子,更应该充分挖掘出传统节日精神资源,有效培养志向高远、道德高尚的中华精神传人,培养既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担当,又能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文字/李晓花 漫画/王者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