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高考今日开考 “隔空”送考 家长、教师“无接触加油”

受疫情影响,推迟了1个月的2020年高考终于在今天上午拉开序幕,首场开考学科是语文。7时50分,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考点外,一位穿着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校服的考生手里拎着透明的口袋,刚从车上走下来。

疫情下的高考今日开考 “隔空”送考 家长、教师“无接触加油”

来源:中国网教育 2020-07-07 15:4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网北京7月7日讯(记者刘佳)受疫情影响,推迟了1个月的2020年高考终于在今天上午拉开序幕,首场开考学科是语文。在防疫的高度要求下,今年北京迎来的“大考”。上午,中国网记者从多个考点校发现,今年,“隔空”送考成考点校新风,考生与家长、送考教师不拥抱、不握手,改为“空中笔芯”“无接触加油”。

  入考点校先“刷脸”

今天是2020年高考开考首日,早上7点40分,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的考点校外就陆续迎来了考生、家长和送考教师。按照各校要求,考生可在开考前1小时到达考点校,但由于人脸识别入校设备在今年高考上首次启用,部分考生提前打出了富余量。

受疫情影响,今年北京各考点校外的防疫区域范围扩大。上午,中国网记者在科大附中考点校外注意到,校门外被长长的黄线隔开,黄线的入口处多了一部人脸识别仪。在设备处,考生可通过“刷脸”或扫身份证进入考场。“之前担心人脸识别设备会耽误考生入场时间,造成滞留。但是到现场发现,还是非常便利的。”前来送考的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张卓说。今年,是人脸识别设备在考点校启用的第一年。中国网记者了解到,为保证考生有序通过,不聚集、不误时,在开考前夕,学生的准考证照片便已经录入到系统内,储备“云端数据”。

送考“无接触”

在疫情之下,防疫与顺利应考是同等大事。按照防疫要求,在今年的送考中,考生、家长和送考教师也应保持“无接触”。在考点校外,“1米间距 请勿聚集”的提示牌清晰可见,此外,“家长等候区”“送考区”也清晰划分。

7时50分,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考点外,一位穿着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校服的考生手里拎着透明的口袋,刚从车上走下来。该校老师刘倩就主动迎了上去,热情地打招呼:“加油啊!没问题的。”老师戴着口罩,居家学习了一段时间的考生愣了一下,才意识过来,立刻开心地伸出右手。刘倩摆摆手,笑着说:“今年就不握手了,给你比个心,祝你考试顺利!”

“今年除了全员统一红色着装外,没有设计任何送考仪式感,一是严格按照防疫要求,二是不想给他们太多压力。”今年,地大附中送考教师兵分4路赴不同考点送考,在科大附中考点,张卓与另一名教师一队身着红色服装为本校的58名考生打气、加油。但与往年不同的是,张卓时刻提醒自己与考生之间的“安全距离”,在核实过考生信息、口头鼓励后,目送考生入场。按照以往要求,考点校内仅允许一名带队教师入场,今年特别要求,入校带队教师须核酸检测呈阴性。

除送考教师外,送考家长也在校门外提前与考生“挥别”。在家长等候区,一名身着红裙的母亲告诉中国网记者,因为家住较远,今天早上和女儿在考点校附近的酒店刚刚办理入住,考试开始后,她将在酒店等候女儿考完。中午在附近餐厅订了午饭,明天英语考试结束后,她将与女儿办理退房,等待之后的选科考试。

备用考场启用

在严密的部署下,今天,考生在进入科大附中考点校内,仅用约5分钟时间便全部进入自己的考场。据考点校负责人、科大附中校长王世东介绍,今天考生全员状态良好,无发热或身体不适者。

仅一间备考教室启用,是为一名患有多动症的特殊考生。

(刘佳)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