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现在吃的螺蛳粉,其中的配料木耳很有可能出自我们良陇村。”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红水乡良陇村的木耳种植基地里,第一书记刘浩自豪地对记者说。
驻村第一书记刘浩为木耳菌棒浇水(韦洲摄)
“政府给我们每户5000元奖补资金,我把这笔钱投入到村里的木耳种植基地中,等卖完木耳,年底我就可以拿到分红了。”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红水乡良陇村村民李继平开心地说。
大山深处的良陇村(董宝龙摄)
苗山深处的良陇村位于红水乡西南端,地处广西与贵州交界,距离融水县县城有近百公里的车程,交通闭塞,是广西融水县红水乡最偏远的行政村,全村共有341户、1482人,2015年贫困发生率为66.5%,是“十三五”期间深度贫困村,也是今年国家级挂牌督战村。
第一书记刘浩在田间拔秧苗(韦洲摄)
2000年8月,刘浩从广西大学毕业,到原柳州机车车辆厂参加工作,先后任技术员、营销员,在任第一书记前,是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柳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生产营销处的一名营销服务人员,主要负责铁路机车车辆营销服务工作,已经从事营销服务近10年。2020年3月,43岁的刘浩被派到广西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红水乡良陇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开展定点扶贫工作。
良陇村为纯苗族村,总面积14.97平方公里,下辖3个自然屯,341户1482人。今年3月赴任后,刘浩花费了近1个月时间,每天步行2万多步走家串户,跑遍全村3个屯45户未脱贫贫困户,同时把每个屯的地理情况、人员结构,贫困原因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
第一书记刘浩(左)走访贫困户了解情况(韦州摄)
“刚开始进行走访摸底时其实并不太顺利”刘浩说,“因为村民们对国家的扶贫政策不太了解,担心如果达到脱贫标准后不能继续享受国家的扶贫优惠政策,生活水平依旧不高。”
为了消除村民的疑虑,刘浩带领扶贫工作队队员挨家挨户上门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为村民详细解读国家的扶贫帮困优惠政策,并针对每户贫困户量身定制“一帮一”帮扶方案,让村民认识到扶贫工作对是真心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第一书记刘浩(左)在向村民介绍国家的扶贫政策(韦州摄)
在2015年底精准识别241户99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基础上,到今年年初仍有45户149人未脱贫。距离9月底达到全村脱贫标准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时间紧、任务重,刘浩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
良陇村地处广西与贵州交界,群山环绕,气候湿润,年平均气温20℃左右,自然环境良好,非常适合木耳种植。为了帮助良陇村的村民早日脱贫致富,刘浩看准近年来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壮大这一商机,决定带领村民发展木耳种植产业,一个依靠木耳种植脱贫致富的产业扶贫项目就此诞生。
为了降低贫困户市场风险和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利用粤桂财政帮扶资金及对口帮扶单位捐资建设的高山生态养鸡示范基地、高山木耳种植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进行联种联建、统一管理,让村民享受从菌种培育、种植技术到成品出售“一条龙”的全产业链服务,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激发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动力和决心。
良陇村木耳种植基地大棚(董宝龙摄)
良陇村村民摘采木耳(韦洲摄)
“以前在浙江打工,每个月收入两千多块钱,现在回到老家参与木耳种植合作社,平时负责基地的管理,不仅每个月有两千多块钱的稳定收入,也可以照顾家庭,年底还能拿到分红,生活质量比以前好多了。”村民李文科说。
“能够融入到柳州螺蛳粉的产业链,可以有效降低木耳销售市场风险。今年,我们为村里新建木耳种植大棚2000平方米,条件成熟后还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刘浩介绍说,“按目前木耳市场价每斤3元计算,2020年良陇村木耳种植将实现产值约50万元,贫困户每户可增加收入1000元以上,可以带动48户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大大加快村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同时,良陇村高山生态土鸡项目采取以合作社标准化养殖示范+贫困户养殖+后援单位包销的产销运作模式解决了土鸡销售的难题。58岁的苗族大叔何春辉曾是村里的一名贫困户,他今年通过参与合作社得到2000元养鸡分红。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何春辉表示“我有决心和全国(人民)一样奔小康”。
第一书记刘浩在养殖基地喂鸡(韦洲摄)
“为了如期实现脱贫目标,良陇村还发展高山土鸡、优质稻、杉木等,让贫困户持续受益。目前已成立养鸡合作社,今年出栏量预计达20000余只,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增至45户,今年每户预计增收2000元。”刘浩介绍说,到9月30日经测算,良陇村的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均已达到了脱贫标准。(孙赟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