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以扩大内需为导向推进高水平开放

14亿人的内需大市场是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潜力的释放,将为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空间,也将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更多正能量。

迟福林:以扩大内需为导向推进高水平开放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11-14 16:4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11月14日电 11月14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银行、中国日报社与中国公共外交协会联合主办“高水平开放的中国与世界”——第86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论坛上指出,要以扩大内需为导向推进高水平开放。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迟福林说:“14亿人的巨大内需潜力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基础。未来5-10年,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处于关键时期并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

他分析指出,从消费结构看,2019年,中国服务型消费占比为45.9%,估计到2025年将达到52%左右,开始进入服务型消费社会。从产业结构看,2019年,中国服务业占比为53.9%,估计到2025年,中国服务业占比有可能接近60%。有研究预测,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有望突破60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将达到55%左右。从城乡结构看,随着城市化和城市群的发展,估计到2025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6%左右。“十四五”时期,中国广阔内需市场潜力的释放将继续激发源源不断的创新潜能,继续支撑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迟福林进一步表示,要把扩大内需作为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基本导向。进入发展新阶段,中国对外开放的环境、条件都有新的变化,高水平开放呈现历史性新特点,扩大内需在引领高水平开放中的基本导向作用全面凸显。

他就此分析称:“一方面,14亿人口的内需大市场成为推进高水平开放的独特优势和基本条件。到2030年,中国累计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内需潜力的释放,需要以更高水平开放融入国际经济循环。例如,目前中国95%的高端专用芯片、70%以上智能终端处理器以及绝大多数存储芯片依赖进口。就是说,中国提出的‘双循环’是基于内需大市场作出的战略选择。以扩大内需为基本导向的高水平开放,就是要实现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就是要构建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迟福林还表示,14亿人的内需大市场是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潜力的释放,将为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空间,也将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更多正能量。

他解释说,初步测算,百万亿元级别的新增内需规模将为未来5-15年中国实现4%-5%的经济增长打下重要基础。2006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14年全球排名第一,2019年超过30%。预计未来5-10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有望保持在25%-30%左右。就是说,中国提出的“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应对复杂多变国内外环境实行的战略转型;决不是短期举措,而是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趋势相适应的中长期发展战略。

据悉,本次论坛开设“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化双边、多边、区域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十四五’: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讨论单元,邀请各方专家学者展开深入研讨,积极建言献策。

(编辑:严玉洁)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