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研学列车:让红色教育寓学于途“活”起来

3月19日,广西南宁东站开往全州南站的D9688次列车便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流动课堂”。通过红色研学的方式,当天近540名广西党员代表乘坐红色教育主题列车奔赴桂北湘江战役旧址开展“打卡红色教育基地”活动,在列车车厢里一起学党史、唱红歌、讲故事、谈体会。

红色研学列车:让红色教育寓学于途“活”起来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3-22 11: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3月19日,广西南宁东站开往全州南站的D9688次列车便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流动课堂”。通过红色研学的方式,当天近540名广西党员代表乘坐红色教育主题列车奔赴桂北湘江战役旧址开展“打卡红色教育基地”活动,在列车车厢里一起学党史、唱红歌、讲故事、谈体会。

近年来兴起的研学让学生走出闭门读书的窠臼,着力“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结合,让研学之路所遇之人、之物、之事皆成为授课老师,让学习在于书本、课堂,也在途中,更在于天地间。而红色研学则成为展示历史政治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途径。

区别于课堂上的“填鸭式”讲授,红色研学魅力在于双向互动、情景式教学,进而增强教育实效。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的主战场广西桂林全州县,是桂北红色资源大县。红军曾三过全州,在全州县11个乡镇留下了遗址遗迹,红色基因深植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至今在全州青山绿水间仍传颂着众多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故事,也为该县域乡村振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党员代表乘坐红色研学列车走进全州革命遗址遗迹,在“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的革命历史场景复原中“沉浸式”学习,听听革命后代讲述父辈革命故事,让红色资源变成了党史学习“活教材”,让党员学得更入脑入心。

如今我国交通条件大幅改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里程世界第一,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不再是乘辚辚之车徐徐而行的慢生活,而是在高铁或飞机上,千里万里“转瞬”而至,可谓方便快捷。大众交通工具提档升级,让老百姓出行体验更美好,也为红色教育寓学于途提供了无限可能。

铁路部门将列车这一“流动的社会”打造成“流动的课堂”,为各级党组织乘坐红色研学列车到外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定制专列服务的同时,也发挥着社会教育功能,让乘客在出行途中接受红色熏陶,有所学,有所悟,有所得,提升出行体验感和满意度。比如红色研学列车运用列车广播、电视播放红色经典音视频,调动着乘客视觉、听觉兴趣;通过“党史故事大家讲”“党员心声大家谈”“红色歌曲大家唱”等活动组织让乘客动动嘴、扯扯嗓……列车课堂设置通过互动性和体验感调动着乘客眼耳口等多种感官,使其真正做到全身心投入,让乘客从课堂聆听者变成学习主动参与者,于过程中润物无声,加深了对红色文化的理解。

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红色景点成为出游“打卡地”,在旅游中完成一次历史熏陶、文化感悟、家风教育,成为人们对红色旅游的新诉求。因此红色研学列车的开行,不止于寓学于途,也兼顾着推进地方经济发展、打造富民产业的重要作用,是一条振兴老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路径。以全州为例。红色旅游发展的第一要素是交通。全州通高铁、尤其是开行始发动车组后,全州融入了桂林“一小时经济圈”,距离长沙、广州、贵阳、南宁皆是3小时,大大地便利了游客从全国各地来这里重温血战湘江这段历史,助力全州把红色文化优势转变为要素流动的优势,让该县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桂林自然风光资源进行整合。正是搭上“红色旅游”这趟高铁,以往不温不火的全州旅游业迎来“井喷式”发展,过去三年旅游接待人数翻了8倍,游客接待人数从100万人次实现800万人次突破。如今红色研学列车的开行,将让全州红色旅游越来越红火,助力老百姓到红色景点“打卡”成为文化时尚。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红色研学列车将红色教育搬出了传统课堂,搬到了旅途中,也搬到了红色遗址遗迹,“流动课堂”串起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让红色教育寓学于途中“每一公里”。如此,类似鲜活的红色教育“流动课堂”不妨多一些。(韦增乐、孙赟飞)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