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党中央提出脱贫攻坚的总目标、着力点和行动指南,体现了伟大的思想指引力;党的领导核心亲自指挥、五级书记一起抓、着力健全脱贫攻坚保障制度,展示了杰出的组织实施力;党中央从全局高度,集全国之智、举全国之力,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凸显了宏大的统筹协调力。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从而增强了我们党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脱贫攻坚;思想引领力;组织实施力;统筹协调力;国际影响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全面打响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取得了彻底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胜利,创造了震撼世界的中国减贫奇迹。这一伟大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定走共同富裕道路;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制定并实施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关键在于党充分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形成了举国同心合力攻坚的磅礴伟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的那样,“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一、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体现中国共产党伟大的思想引领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脱贫攻坚伟大的思想引领力是党坚强领导力的首要体现。面对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针对参差不齐的政策执行者和受益人,党中央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统一思想行动、凝聚智慧力量、促进合作共赢,通过明确脱贫攻坚的总目标、工作着力点和行动指南,指引脱贫攻坚的方向,体现了党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巨大创新力、感召力和引领力。
坚持人民至上,指明脱贫攻坚的倒计时目标——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彻底解决。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持续向贫困宣战,向共同富裕奋进,但每轮攻坚下来,都会剩下3000万左右当时标准下的贫困人口,贫困县也越扶越多,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十分突出。①如何及早整体消除绝对贫困,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的重要紧迫课题。在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表达了党矢志不渝改善民生、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忠心。此后不久,党中央就提出决不能让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宣示了党脱贫攻坚的真心和诚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扶贫攻坚战”改为“脱贫攻坚战”,并明确了到2020年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表明了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在党的十九大报告、2018年新年贺词和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都反复强调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任务没有退路和弹性,展示了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恒心和专心。由此,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促进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举措,成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成为新时代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明确脱贫攻坚工作着力点——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②。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时,明确指出了脱贫攻坚的三个工作“着力点”。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各地聚焦这些着力点,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这个工作重中之重,大力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技能增智培训,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思想贫困、意识贫困,提高增收致富能力素质,增强内生动力活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变“我想脱贫”为“我能脱贫”,实现稳定脱贫可持续发展;坚持按贫困原因、贫困类型分类施策,靶向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精准扶贫脱贫项目,全面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水平,让他们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坚持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始终,常态化开展严督实查和考核评估,真扶贫、扶真贫,以良好形象、扎实作风、优异实绩赢得群众认可和信赖,坚定贫困群众感恩党、跟党走的信念。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明确了脱贫攻坚的行动指南——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脱贫攻坚始终。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明确脱贫攻坚的战略地位,围绕为什么要脱贫、如何脱贫、如何保证脱贫效果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两个确保”目标任务、“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六个精准”工作方略、“五个一批”实践路径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总结了“六个坚持”的基本经验,提出了脱贫要从方法路径上重点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如何稳”等关键问题。这些重要论述涵盖脱贫攻坚的奋斗目标、战略任务、工作格局、政治保障、思想感情、科学方法、管理体制等方方面面,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脱贫攻坚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党全国人民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和头等大事,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想和行动自觉,推动了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二、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展示中国共产党杰出的组织实施力
蓝图再美,不落实就是镜花水月;政策再好,不落实就是一纸空文。在脱贫攻坚实施过程中,党的领导核心亲自指挥,并通过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五级书记一起抓的脱贫攻坚组织体系,完善脱贫攻坚顶层设计、政策供给、监督考核等保障体系,体现并提升了党杰出的组织实施力。
党的领导核心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督战。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每年的新年贺词都有关于扶贫脱贫的论述;每年新年第一次国内考察都是到贫困地区;每年的全国两会,与代表委员们交流讨论最多的是脱贫攻坚;每年的全国扶贫日,都要出席有关活动或作出指示批示;每年最少组织召开一次脱贫攻坚座谈会,指明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和要求;每年脱贫攻坚考核,都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考核情况汇报,表扬先进,约谈落后,并授权党中央、国务院分管领导,约谈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8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上花的精力最多、下的功夫最大,平均每两个月就要调研一次扶贫工作,走遍了全国所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并在重要场合、重大会议、关键时点为脱贫攻坚领航定盘,以钉钉子精神狠抓到底,推动脱贫攻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保持良好态势笃定前行。
党中央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脱贫攻坚组织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谈到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时指出,“要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并对中央、省、市、县四级党委和政府职责分工作了具体划分,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军队和武警部队助推脱贫攻坚作出部署。此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再次强调了这一工作机制和职责分工,并提出“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的要求。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各地各部门坚决执行中央决策部署,省市县乡村扶贫工作全部改成党政正职负责,中西部22省份党政一把手向中央签署责任书,层层立下军令状。与此同时,全面推行中央和国家机关、军队和武警部队、省市县乡干部包县包乡包村包户制度,建立东部省份结对帮扶中西部地区,中直、省直、市直部门帮扶深度贫困村机制,脱贫攻坚期内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累计选派300余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蹲点帮扶,累计整顿提升了3万多个贫困村党组织,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党中央着力建强脱贫攻坚保障体系。一是加强脱贫攻坚顶层设计。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其办公厅根据每个阶段形势和任务的发展需要,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不仅明确脱贫攻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而且对脱贫攻坚与后续工作的衔接作出科学谋划与部署。这一系列关键时刻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二是健全脱贫攻坚政策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其办公厅出台扶贫文件近30个,中直部门和国家机关出台文件方案200多个,各地也结合实际建立健全“1+N”的配套政策体系,内容涉及脱贫攻坚方方面面。很多“老大难”问题都有针对性的措施,通过政策组合拳,形成了适应精准扶贫需要、强力支撑的政策体系。三是强化脱贫攻坚监督考核。党中央组织开展多轮最严格的专项巡视和“回头看”,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每年都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巡查,8个民主党派中央对口8个脱贫攻坚任务重的省份实施民主监督,审计署每年组织实施跟踪审计,各行业部门加强行业监督,设立12317扶贫监督举报电话,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近34万个,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4万余人。强化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实行省际交叉考核、第三方评估、媒体暗访、资金绩效实地评价相结合方式,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三、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凸显中国共产党宏大的统筹协调力
统筹产生力量,协调诞生兴旺。只有统筹协调,才能充分调动并有效配置各方面资源,坚定“上下一条心”,下好“全国一盘棋”;只有统筹协调,才能分清轻重缓急,重点突破、兼顾其他;只有统筹协调,才能充分发挥制度优势,补齐短板、堵塞漏洞。脱贫攻坚宏大的统筹协调力是党坚强领导力的集中体现。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党中央集全党全国之力,聚焦重点难点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展现出巨大的统筹协调能力。
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高度对脱贫攻坚工作空前重视。党中央指出,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就体现不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突出强调脱贫攻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庄严承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③;明确要求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时不我待地抓好脱贫攻坚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到河北阜平革命老区,进村入户看真贫,同乡亲们一起商量脱贫致富之策,并向全党全国发出了脱贫攻坚的动员令。在“十三五”规划中,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成为国家意志,变为可操作的规划,这是我国第一次把脱贫攻坚作为五年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第一次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五年规划的约束性指标。2017年第一次开展全国脱贫攻坚考核就动真格,22个省(区、市)中只有8个为好,6个为中等,8个为差,差的被约谈。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中央重点部署、必须坚决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遭遇严重疫情,党中央召开大规模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要求全党信心百倍向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冲刺。以上这些充分表明,党中央对脱贫攻坚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并已上升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和政府的职责、党的根本宗旨的高度,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点谋划、高位推动。
党中央集全国之智、举全国之力全面打响脱贫攻坚人民战争。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是党领导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有力法宝。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中央加快速度、加大力度推进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和定点帮扶工作。据统计,东部9省份、343个经济发达县(市、区)与中西部573个贫困县开展了“携手奔小康”行动,近6年投入财政援助和社会帮扶资金是过去20年总额的6倍,互派干部和技术人员13万多人次,超过2.2万家东部企业赴扶贫协作区累计投资1.1万亿元;307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592个国家扶贫重点县,累计投入帮扶资金物资近430亿元,帮助引进资金过千亿元,培训干部和技术人才达360万余人次;军队帮扶4100个贫困村,92.4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组织动员12.7万家民营企业帮扶7.32万个贫困村,带动和惠及1803.85万贫困人口,汇聚起排山倒海的脱贫攻坚磅礴力量。④政府发挥投入主体和主导作用,8年来各级财政累计下拨1.7万亿元专项扶贫资金,贫困县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1.5万多亿元,金融扶贫贷款超过9.2万亿元,真金白银的投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资金保障。
党中央聚焦重点难点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针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薄弱、脱贫难度大的问题,中央新增资金、项目、举措倾斜支持,有关省区制定攻坚实施方案,各方面尽锐出战,集中力量帮扶。2018-2020年,中央财政对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资金722亿元,占三年新增资金总量的60.2%;2017年以来,每年专项安排每县600亩用地计划指标;2018年以来,累计下达深度贫困地区所在省土地增减挂钩跨省交易结余指标61.8万亩,筹资1900亿元。针对“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坚持标准,摸清底数,全面解决,不留死角。贫困人口人人能吃饱穿暖,子女义务教育阶段辍学问题实现动态清零,全家看病有地方、有医生、有医疗保险制度保障,住上了安全用房,用上了放心水,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国农民收入20个百分点,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针对收官之年剩余脱贫任务,实施挂牌督战,促进外出务工,加大消费扶贫力度,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据统计,有2000多家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到挂牌督战中,平均每个村增加了50万元帮扶资金;全国贫困劳动力务工规模突破3200万人;累计销售扶贫产品3000多亿元。
四、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增强中国共产党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党的国际影响力是党坚强领导力在国际关系上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这一论述阐明了党的建设在注重数量规模的同时,更要注重质量建设,进一步稳固并提升党的国际国内地位和影响力。脱贫攻坚成为提升中国国际形象的最佳契入点,让涉华人权问题的各种谎言谬论不攻自溃,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进而增强了党的国际影响力。
脱贫攻坚成为提升中国国际形象的最佳契入点。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提升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推动力。⑤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更是面向全世界的公开宣言,事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在全球贫困治理困难挑战加剧的形势下,我国脱贫攻坚如期取得全面胜利,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减贫目标,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公告表示,中国人民创造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惠及人口最多的减贫奇迹,为推进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启示和有益借鉴。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驻华代表马泰奥指出,“中国证明了战胜贫困不是一个空想。这是中国对全球减贫事业最有价值的贡献。”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祝贺中国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致函中指出:“这一成就证明,政府的政治承诺和政策稳定性对改善最贫困和最脆弱人群的境况至关重要,创新驱动、绿色、开放的发展模式是重大机遇,将为所有人带来福祉。” 这些高度评价和肯定,是我国培育国际良好形象的无价之宝,为提升中国国际形象提供了重要契机。
脱贫攻坚让涉华人权问题的各种谎言谬论不攻自溃。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一些国家从维护自身既得利益和国际地位出发,总是寻衅滋事,故意歪曲夸大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暂时矛盾问题,以此来抹黑和遏制中国。14亿中国人民不仅摆脱了绝对贫困,而且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社保、医疗和基层民主选举体系。事实证明,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是最好的人权实践,它集中展现了中国人权的丰富内涵和价值追求,充分彰显了中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决心与能力,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发展理念和道路,有力助推了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进程,创造了世界人权史上的发展奇迹。
脱贫攻坚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从历史角度看,新中国是在一穷二白、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废墟上建立的,现在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没有变;从自然环境角度看,我国的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在边远地区、深山区、石山区等交通闭塞、资源缺乏和生态脆弱地区,这是造成他们长期难以摆脱贫困的最大障碍;从现实情况看,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步入深水区,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国际局势日益紧张,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要在5年内解决好83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9899万贫困人口的绝对贫困,绝非易事。因此,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是重大经济问题、民生问题,也是事关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大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尽管我国贫困人口规模庞大、贫困程度深、减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合力攻坚下,我国脱贫攻坚不仅取得全面胜利,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全球极端复杂贫困治理贡献了智慧和方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共同富裕道路为脱贫攻坚提供了价值取向;把减贫放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强化执政党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了组织保证;实施精准扶贫方略、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方法路径;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形成全社会合力攻坚氛围为脱贫攻坚提供了资源支撑;求真务实、较真碰硬、狠抓落实为脱贫攻坚提供了作风保障;把脱贫攻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脱贫攻坚提供了精神动力。正是价值取向、组织保证、方法路径、资源支撑、作风保障、精神动力六轮驱动,强力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总之,中国共产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坚强领导作用,这是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根本原因和核心所在。同时,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也进一步彰显并提升了党的坚强领导力。党的坚强领导力与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二者相互支撑、互促共进。当前,我国已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越发需要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力,尤其需要深刻把握党领导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精髓要义,继承和推广好党的脱贫攻坚领导方略。唯有如此,党的事业才能不断兴旺发达,无往而不胜。
(作者:刘晓山 国家乡村振兴局开发指导司副司长、二级巡视员)
(来源:中国乡村治理微信)
注释:
①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打赢脱贫攻坚战——访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N].学习时报,2021-03-15(01)
②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二0一八——二0二二年)》和《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N].人民日报,2018-06-01(01)
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83。
④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J],人民日报,2021-4-7(09)
⑤范红.国家形象的多塑造与传播策略[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141-152+161.
(刘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