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让“中国制造”搭乘火车打响“中国品牌”

中欧班列:让“中国制造”搭乘火车打响“中国品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5-19 09:5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5月18日,广西柳州柳工集团生产制造的一批装载机、平地机搭乘着首次开行的“柳州—莫斯科”跨境直通中欧班列,向俄罗斯莫斯科沃尔西诺站驶去。此次开行的跨境直通中欧班列(柳州—莫斯科)开辟了“广西制造”走出国门的新通道,相比于传统利用海运和汽运辗转运输,中欧班列让“广西制造”无需在途二次装卸即可实现“一乘直达”,运输时间节省至少两周以上,为广西制造企业开拓市场赢得先机。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也是柳州命脉所系。作为广西最重要的工业城市,柳州以工业立市已有百年之久,创造了约广西四分之一工业总产值。如今,柳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000家,无论是“国民神车”五菱宏光,还是柳工、柳钢等一众制造业“大咖”,让偏居西南一隅的“柳州造”品牌饮誉中外。

品牌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的追求,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有力支撑,也是企业走向世界的通行证,品牌自信则是最大的文化自信。近年来,“国货崛起”已然成为国民热门话题,更成为实实在在的趋势。从智能手机到生活家电,从美妆洗护到穿戴品牌,从高铁“名片”到移动支付……吃穿住行各个领域的“国货之光”愈发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热捧。自主品牌从小到大、由弱走强,企业形象持续向好,这和企业重视质量、开拓创新、勇于开放等原因密不可分,但同样离不开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潮。

加强品牌建设是构筑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在新形势下,中国企业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制造业企业需要敏锐地把握时代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合作,推动优质产能和装备走向世界大舞台、国际大市场,真正把品牌和技术打出去。正如柳工集团最早在2002年已开启“走出去”发展战略,如今全球已建有20个制造基地、13家海外子公司,产品远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一带一路”沿线50多个国家。无论是酷热的撒哈拉沙漠,还是极寒的南极腹地,都有柳工机械的身影。这是“中国制造”拥抱经济全球化、不断擦亮“金字招牌”的生动例证。

当下各国在通力合作防控全球疫情蔓延,跨境物流效率低下,为中国制造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蒙上重重阴影。在此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力量则一次次显得坚韧活跃,地方政府联合铁路部门大力组织开行的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成为串联国际运输的新动脉,为中国制造企业便捷快速“走出去”挺起了“铁脊梁”。据统计,2020年铁路部门开行的中欧班列1.24万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3600列,同比分别增长50%、73%,成为“一带一路”建设标志性成果和保障国际贸易供应链稳定畅通的“黄金通道”——这其中也为中国制造企业打响“中国品牌”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此次地方政府联合铁路部门开辟的中欧班列新路线,预计今后常态化每月开行一至两列,能够让更多“广西制造”“中国制造”优质工业产品源源不断“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赋能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大道越平川,亚欧一线牵。古丝绸之路上驼铃声声,沿线国家商贾在大漠戈壁“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而今天,“钢铁驼队”中欧班列汽笛悠扬,将欧亚交通运输干线串联起来,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乘坐火车打响中国品牌“金字招牌”,让世界共享中国发展。(韦增乐、孙赟飞)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