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曾三百斤、廖毛牙仔、何牛奶仔,他们是烈士的名字

(吕春荣)“曾三百斤、廖毛伢仔、何牛奶仔……”这是印在《建宁县革命烈士英名录》中的几个特殊名字。记者22日跟随“在这里读懂初心使命——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建宁县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

【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曾三百斤、廖毛牙仔、何牛奶仔,他们是烈士的名字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2021-06-23 16:3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图为《建宁县革命烈士英名录》。何卓谦摄

人民网三明6月23日电 (吕春荣)“曾三百斤、廖毛伢仔、何牛奶仔……”这是印在《建宁县革命烈士英名录》中的几个特殊名字。这份名录,被收藏在福建三明建宁县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的陈列馆里。这些“特殊名字”背后,见证着一段革命烽火岁月。

记者22日跟随“在这里读懂初心使命——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建宁县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

建宁县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是全国首个以中央苏区反“围剿”为主题命名的专题纪念馆。说起这段历史,该纪念馆副馆长林晓春介绍,在革命斗争特别是中央苏区反“围剿”过程中,建宁发挥了重要作用,“建宁,是1930年第一次反‘围剿’的筹粮筹款地、第二次反‘围剿’完胜之地、第三次反‘围剿’的决策之地、第四次反‘围剿’的指挥中心和第五次反‘围剿’的重要战场。”

图为《建宁县革命烈士英名录》。何卓谦摄

林晓春说,土地革命时期,成千上万名建宁儿女参加革命,有人被国民党抓捕杀害,有人在战斗中牺牲,还有人在随红军长征出发后失踪,为革命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革命期间,建宁全县共有70000多人,8000多人参加红军,其中1000多人参加‘少共国际师’,他们平均年纪是18岁,有些人的个子还没有枪高。”林晓春补充说,当时建宁人民积极筹粮筹款,踊跃参军参战,到处出现了父母送子、妻送郎、父子同当红军的场面。

图为《建宁县革命烈士英名录》。何卓谦摄

林晓春介绍,建宁县牺牲的先烈们,大多牺牲在湘江战役,且多数为无名英雄。有姓名可考收入到烈士名录的仅有552人,这当中很多人只留下乳名,比如“曾三百斤”“廖毛牙仔”“何牛奶仔”等。

图为《建宁县革命烈士英名录》。何卓谦摄

纪念馆讲解员说:“他们可能上午参军,下午就牺牲了,不要说画像,就连个普通的名字都没有……”

(吕春荣)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