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采访发现:在美国的他们更加“爱党爱国”

“德国之声”网站7月11日文章,原题:在美国的他们更加“爱党爱国” 。中共庆祝建党百年,社交媒体上表达“爱党爱国”之情的人有不少,包括不少身在欧美的中国年轻一代。经历了异乡求学的孤独,语言不通的障碍,疫情暴发的恐惧,他们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精神信仰。

德媒采访发现:在美国的他们更加“爱党爱国”

来源:环球网 2021-07-16 16:0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德国之声”网站7月11日文章,原题:在美国的他们更加“爱党爱国” 。

中共庆祝建党百年,社交媒体上表达“爱党爱国”之情的人有不少,包括不少身在欧美的中国年轻一代。“德国之声”记者与其中三位中国留美学生进行了对话。

6月30日下午,在洛杉矶某会计师事务所实习的孙同学特意请了假,守在电脑前等着观看北京时间7月1日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活动开始后,孙一连发了好多条微信朋友圈,既有他听到中国领导人发表讲话时的感想,还有身在海外不能与国内的家庭和朋友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的遗憾。

他说在看到少数民族代表时流下激动的眼泪。看到少数民族代表穿着民族服装载歌载舞时,他觉得自己的心“砰砰直跳”,因为“这些画面就是最好的打脸证据,证明了美国人(对新疆问题)一派胡言,只会造谣抹黑中国”。

孙刚过18岁生日就来到美国,在这里已近六年。他说:“我刚来美国时觉得很新鲜,对中国的认同感也不很强,有种想立刻融入新环境、开始新生活的想法。但这几年,海外的中国留学生越来越爱国,我们会一起看国庆阅兵,一起看爱国电影”。孙说他现在恨不得立刻毕业,回去“建设祖国”。他说回国找工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申请入党。

与孙同学一样,在得克萨斯州就读计算机系的胡同学也在观看直播时落下泪来。胡同学是大学毕业并工作过几年后才来的美国。他所在地区中国留学生并不多,他觉得自己格格不入,“我在中国时常听到美国哪里更先进、哪里做得更好,所以来到这么强大的国家,难免有自卑心理”。疫情那年,他或多或少受到针对亚裔的歧视,对方言语中的恶意和鄙视让他手足无措。但后来,中国的疫情很快在严防死守下被控制,而美国却疫情大暴发,得州的确诊病例在美国50个州中排在前列。他说:“我觉得非常自豪,当我看到国内的朋友可以正常上课、购物、看电影,而我们这里的商场、电影院连续好几个月都不开门时,我觉得中国真的比美国要好太多。”

谈到爱国,他说自己无论是家境、语言还是成绩都不出众,让他觉得抬不起头来,但祖国强大了之后,他觉得至少在这点上自己能抬得起头。他说:“我们这一代90后出生的人,见证了祖国一个又一个重要的变化,且能切身体会到祖国强大所带来的好处!”这些体会让他觉得自己与有荣焉。

在纽约学设计的王同学也表示,疫情是自己认识祖国和欧美发达国家的转折点,简单说,就是“滤镜碎了”。他无法理解在美国这么发达的国家,竟有这么多人不愿戴口罩,也无法理解美政府明知道新冠疫情在华肆虐,却没及时做好准备。最让他不理解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都有专门程序追溯感染者行踪并保证隔离,但拥有许多高科技公司的美国,却任由本应在家隔离的人出门。

00后的他说,自己这代人“比80后、90后更加爱国”。而且他认为自己这代人并不是因为不了解外面世界而盲目爱国,相反,是了解了外面世界后觉得中国就是很好。他表示,自己在国内读书时受过许多爱国主义教育,对国家的认同感很强。用他的话来说,这些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讲述中国在科技、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成就,并不是所谓的“洗脑” 。

虽然来自不同地方,家庭背景和个人境遇也不尽相同,但这三位中国留学生有一点相当一致:在美国生活的几年里,对中国的认同感越来越强。经历了异乡求学的孤独,语言不通的障碍,疫情暴发的恐惧,他们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精神信仰。

(史赫奕)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