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捧一颗初心,做扎根草原的红柳

”  他是廷·巴特尔,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原党支部书记,不久前获得了代表党内最高荣誉的“七一勋章”。“巴特尔”蒙古语意为“英雄”,在牧民们心目中, 廷· 巴特尔就是英雄般的人物。

新华网评:捧一颗初心,做扎根草原的红柳

来源:新华网 2021-07-16 18:0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榜样如灯 照亮初心”系列网评之八:

新华网评:捧一颗初心,做扎根草原的红柳

  董璐

一名新中国开国少将的儿子,多次放弃回城的机会,投身边疆牧区建设40多年。他说:“愿做一棵扎根草原的红柳,永远守护这片草原。”

他是廷·巴特尔,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原党支部书记,不久前获得了代表党内最高荣誉的“七一勋章”。“扎根牧区、苦干实干的楷模,投身边疆牧区建设40多年,探索出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促进增收新路子,使当地牧民生活发生积极变化”,道出了这位“草原的孩子”为牧民群众所做的实事。

“草原的孩子”爱草原。他扎根牧区,因为“草原需要有人来建设”。47年前,19岁的廷·巴特尔到锡林郭勒草原插队,他肯吃苦、爱钻研,很快学会了打草、放羊、剪羊毛,变成了地地道道的牧民,从此在草原扎下根;他情系牧民,因为“乡亲们不该这么苦”。在牧民心中,他不仅是党支部书记,也是农艺师、技术员和医生,更是老年人的好儿子,同龄人的好兄弟,年轻人的好长辈;他奉献草原,因为“草原是我们的命根子”。他提出并践行“蹄腿理论”,带领牧民走上了一条保护生态、建设牧区的致富路,把“沙窝子”变成了“幸福窝”,让草原绿了起来,也帮牧民富了起来。

“巴特尔”蒙古语意为“英雄”,在牧民们心目中, 廷· 巴特尔就是英雄般的人物。他的生命已完全融入草原,美丽的草原就是他的家。而他最在意、最舒服的身份,就是牧民。

(位树理)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