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开学季,2021年《开学第一课》如约而至。节目由中宣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于9月1日晚八点档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央视频同步播出,学习强国、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等多个平台可以在线观看。
恰逢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今年《开学第一课》以“理想照亮未来”为主题,通过一个又一个真挚动人的故事,抒写了一幅可歌可泣的百年画卷: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李大钊、毛泽东、陈望道,到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烈士方志敏、蓝蒂裕;从立志用知识建设祖国的核动力专家彭士禄,到三代传承为国守边的拉齐尼一家;从践行初心的闽宁第一批移民谢兴昌,到用教育改变大山女孩命运的“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校长,以及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航天员、飞行员、奥运健儿等新时代奋进者群像,无不用榜样的力量激励着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发愤图强。
九位“七一勋章”获得者从祖国各地为全国中小学生送来了开学寄语,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毛泽东在英文版《共产党宣言》上留下密密麻麻的学习笔记
2021年《开学第一课》第一篇章以“理想是火,点燃革命热血”为主题,从一本距今已有101年历史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展开故事讲述。正是这本已经微微泛黄,仅有56页的小册子,指引着李大钊、毛泽东、陈望道等早期共产党人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更点燃了百年来无数革命志士追求理想与信仰之火。
曾在多部历史题材电视剧中饰演毛泽东的青年演员侯京健作为主讲人,讲述了《共产党宣言》使青年毛泽东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陪伴他一生的故事。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1954年秋天起,毛泽东同志重新开始学英语,第一个读本就是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都是密密麻麻的阅读笔记。
李宏塔深情讲述祖父的故事,李大钊牺牲后仅给家里留下一块大洋
“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这是李大钊在105年前的9月1日发表在《新青年》上《青春》一文的内容。节目中不仅讲述了李大钊用生命捍卫共产主义理想的故事,还特地邀请到李大钊之孙李宏塔、李亚中分享祖父的革命事迹。李大钊生前每月收入有200多块大洋,他却把大部分经费投入到革命事业中,李大钊牺牲后,只给家里留下了一块大洋。李宏塔表示祖父留给他们最珍贵的是精神财富,“我们最大的权力,就是要为人民服务!”作为“七一勋章”获得者,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红色信仰的传承。
把课堂搬上太空,天地共打“巡天太极”
2021年是中国航天大年,我国航天事业已经进入了“空间站时代”。今年《开学第一课》把课堂搬到了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通过“天地连线”的方式,请天和核心舱中的三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为同学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并饶有兴致地示范了一套“巡天太极”。这堂课不仅是为了激发孩子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更是希望培养他们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优良品质。
刘伯明:我们的征途一直是星辰大海
被网友亲切称为“太空导游”的航天员刘伯明,这次用Vlog的形式,带着同学们漫游空间站,展示他们在太空中的家。太空厨房、热风装置、微波加热装置、一日三餐、饮水系统、冰箱等设施一一展现在同学们眼前。在他的专属空间里有一幅即兴创作的绘画作品“凤凰传奇”,描绘的是他在首次出舱时站在机械臂上看到的渤海湾。接着他把镜头对准舷窗,展现了令孩子们惊叹的一幕。面对这个场景,刘伯明感慨道:“我一飞到这上空,想到有亿万国人在支持着我们,是他们托举我们越飞越高。”
聂海胜:我们把蓝色穿在身上,红色绣在胸口
聂海胜给孩子们展示了他带到空间站的中国传统乐器笛子,还带来了一幅特别的全家福——全体现役航天员合影。他说:“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行,是我们全体航天员的责任和任务。”此外,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航天员平时如何锻炼强健体魄,聂海胜还带来了一堂有趣的“太空体育课”,三位航天员带领现场的孩子们天地共打“巡天太极”,并寄语广大青少年: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刻苦锻炼。
汤洪波:我们随时披上飞天战袍为国出征
汤洪波给同学们准备的是两个科学实验,一个是挑战“用筷子喝茶”,还有一个是“种太空红薯”。我们看到了伴随汤洪波从老家一路飞上太空的“爱旅行的小红薯”,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已经发芽。他还邀约同学们一起种红薯,跟太空红薯比比哪个长得快。最后,汤洪波在节目中寄语儿子的同时,也向全国青少年学生送上开学寄语:“人生之路很长,不要因为艰难险阻而放弃梦想。人生需要不断地进步,而未来也总是充满希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相见时,一定都会是更好的自己。”
杨利伟: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
除了三位正在执行任务的航天员,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也来到节目现场,除了同学们都读过的《太空一日》,他还回忆了2003年搭乘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时的骄傲与自豪,“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
“党和国家为我们铺就了‘飞天之路’,十四亿中国人民托起了我们,把我们送入浩瀚的太空。”在节目中,杨利伟倍感自豪地说道:“如今,我国的航天事业已经进入了‘空间站时代’,未来中国空间站也将成为全人类在外太空共同的家。”
华坪女高“开学第一课”收到了一面特殊的国旗
“我们会用生命来保卫我们的国旗,我们会用生命来保卫我们的祖国!”在今年华坪女高的开学典礼上,张桂梅和学生们面对国旗庄严宣誓。而这面国旗是华坪女高收到的一份特殊的礼物——2008年9月1日在天安门 场上升起的国旗。就在这面旗升起的同一天,由张桂梅创办的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开学了。这面具有特殊意义的国旗对张桂梅和孩子们来说珍贵无比。
张桂梅站在华坪女高的操场上,讲述了一堂既生动又感人的“开学第一课”,而这堂课的题目就是“我的理想”。她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作为老师的“第一课”。当年,全班同学看到她写的黑板字笑成一锅粥,“老师你的字像高射炮”,孩子们的话让张桂梅无地自容,但下课后这群孩子们却追着她说:“老师你行,你真行。我们要老师上课,我们想请老师给我们上课。”看着一双双对老师、对知识渴望的眼睛,张桂梅坚定了当老师的理想,更立志带领孩子们走出大山。
张桂梅:我们女高的学生,会顶起一片天来!
自2008年建校以来,华坪女高已帮助近 2000 位女孩圆梦大学。她像一束希望之光,照亮了孩子们的追梦人生。如今女高的毕业生,有的当兵驻扎在西藏、有的是在一线的警务人员、有的又回到山区当大学生村官、有的像张桂梅一样,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张桂梅为国家培养出了一批批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她自豪地说:“我们女高的学生,会顶起一片天来!”
77岁的“孩子”与革命先烈父亲穿越生死的隔空对话
“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
这是革命先烈蓝蒂裕在牺牲前给年仅5岁的儿子写下的一段文字。蓝蒂裕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1948年,他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1949年秋,国民党反动派对狱中共产党人进行了最后的疯狂屠杀,蓝蒂裕用尽生命最后的力量给儿子留下了这段字字千钧的嘱托。这一幕,在2021年《开学第一课》的舞台上通过戏剧化演绎的方式,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青年演员真挚、动人地还原出来。
“亲爱的爸爸,如今遍地的荆棘已被铲除,再也没有满街的狼犬,请你们放心吧,今天的祖国,地更绿,天更蓝。”
蓝蒂裕烈士之子蓝耕荒看到父亲生前的场景再现,饱含热泪地向父亲和革命先烈们回了一封信。这封跨越了72年的回信,穿越了生与死,更见证了国家的巨变。节目中,蓝蒂裕烈士与他77岁的“孩子”隔空相视,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露出了“微笑”。烈士们所期盼的可爱的中国,如今都已成为现实,而我们更要铭记先烈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
康辉两次“穿越时空”,看百年巨变,千年梦圆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通过创新技术手段,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了“穿越时空”的表现手法。
在节目一开始,主持人康辉就通过一台“时光放映机”穿越到百年前的中国。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今昔场景对比,展现了百年中国的沧桑巨变。当康辉置身于1937年的上海火车南站中时,废墟中硝烟弥漫,婴儿的啼哭仿佛就在耳边。但伴随着一列列高铁列车呼啸而过,我们又瞬间置身于新时代,共同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百年穿越”之后,康辉化身“小康”再次穿越两千多年,和课代表彭友馨一起走进一个汉代学堂,探寻“小康”一词在文献记载中的最早出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经·大雅·民劳》)他们在与古代学者和学童们的时空对话中了解了古人的“小康理想”,更向古人描述了如今涵盖富足的生活、繁荣的文化、健全的法制、绿水青山的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小康内涵。节目展现了当今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在时间的纵向打通、场景的横向勾连中,让同学们切身体验到一个更加立体、难忘的课堂。
没有祖国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
拉齐尼·巴依卡是红其拉甫执勤点的护边员。2021年1月4日,他为了救落入冰窟的儿童而英勇牺牲。当人们把拉齐尼从冰冷的湖水中抬出来时,他的手仍保持着托举的姿势,这是英雄留给世界最后的定格。如今,英雄长眠在帕米尔高原,守护着他魂牵梦绕的边防线。
2021年《开学第一课》中,“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的儿女,14岁的都尔汗·拉齐尼和12岁的拉迪尔·拉齐尼来到了现场。当女儿都尔汗看到父亲生前的影像时,哽咽地说:“我长大了,要当一名军医! ” “回到红其拉甫,守护我们的家,守护我们的祖国! ”12岁的拉迪尔也掷地有声地承诺:“爸爸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学习,考上大学,长大当兵,退伍后当一名优秀的护边员。”为国守边,是拉齐尼一家三代人守护了72年的共同理想。这个理想也将继续传承下去,因为他们心中时刻铭记着一句话:“没有祖国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
从小孤儿到大科学家,彭士禄:我心中永远属姓“百家姓”
革命先烈彭湃之子彭士禄曾自谦说,自己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这两件事,每一件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在为百姓谋福祉、为民族谋复兴。从核潜艇到核电站,彭士禄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前人未曾走过的路,因此他也被称为是中国核动力领域的“拓荒牛”。然而这位核动力领域的大科学家,却有一个颠沛流离的童年。小小年纪就成为孤儿的他,曾经是国民党反动派悬赏的通缉犯,在逃难途中被几十位百姓自发保护起来,当过放牛娃、干过绣花工,甚至还做过小乞丐。这样一个小孤儿,是怎么成为一名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在《2021开学第一课》的舞台上,彭士禄的女儿彭洁与同学们分享了父亲彭士禄从“小孤儿”成长为“大科学家”的故事。
节目现场,彭洁还带来一份珍藏多年的手稿,里面短短几十个字,既是彭士禄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总括,也传递出他对祖国的赤诚,对人民的感恩。其中写道:坎坷的童年经历,磨练了我不怕困难艰险的性格,几十位“母亲”给我的爱抚,感染了我热爱百姓的本能。父母把家产无私分给了农民,直至不惜生命,给了我要为人民、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热血。延安圣地培育了我自力更生、艰苦拼搏、直率坦诚的习性。总之,我虽姓“彭”,但心中永远属姓“百家姓”。
跨越25年的闽宁山海情,让干沙滩变成了绿油油的金沙滩
“看到闽宁的第一眼,我就形容这里是‘天空无飞鸟,地面不长草,沙滩无人烟,风吹沙砾跑’。”闽宁第一批移民谢兴昌谈到家乡的发展变化,脸上洋溢着幸福与自豪,“经过西海固移民群众勤劳致富双手的改造,把过去一眼望不到头的一个干沙滩,建设成今天绿树成荫、葡萄万顷、百姓富裕、市场繁荣的一个绿油油的金沙滩。”闽宁的发展、西海固的蜕变,可以说是奇迹。这个奇迹得益于宁夏人民水滴石穿的韧劲,也得益于福建人民二十多年的守望相助。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要战略决策。25年来,怀着同样的理想与信念,福建与宁夏两地的山海情义从未间断,11批180余名福建挂职干部接续奋斗,2000余名支教支医支农工作队员、院士专家、志愿者与当地人民一起洒下汗水、种下希望,共同迈向小康新生活。
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从1999年至今,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共派出323名队员,在贫瘠的西海固地区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智志双扶”的接力,用知识守护着孩子们的理想。20多年前,当地因为办学条件紧张,晚自习之后就断电了,学生们需要点蜡烛学习,许多孩子甚至会借着教师宿舍的灯光读书。第一届支教团的张秀丽老师回忆起当时的画面,依然眼含热泪。而如今,西海固的自然环境和教学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节目中,撒贝宁与厦门、闽宁两地同时连线,三地共同演唱了一首《歌声与微笑》,继续传递这份延续23年的帮扶情谊和爱心接力棒。
何晓莉:时刻准备,听党召唤!
在今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飞行员驾驶十架歼-10战机组成“71”的队形,飞越天安门上空,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向党的百年华诞致敬。《开学第一课》邀请到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飞行一大队副大队长何晓莉,为大家讲述她在7月1日这一天驾驶战机飞越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的经历。谈到自己的理想和经历,何晓莉始终铭记着自己“作为一名飞行员,时刻准备着听党召唤”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巩立姣:只要祖国需要我,我就会一直练下去!
杨倩:永远不要小看自己的付出!
在这个夏天,追逐梦想的还有一群中国年轻人。他们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他们就是中国的奥运健儿。《开学第一课》通过云连线的方式,把奥运健儿请到节目中:以9秒83刷新男子100米亚洲纪录的苏炳添,东京奥运会女子铅球冠军巩立姣,东京奥运会首金得主杨倩,东京奥运会竞技体操男子全能亚军肖若腾,以及“00后”奥运健儿陈芋汐、张家齐、孙颖莎等,他们生动地讲述了梦想的力量,为同学们送上真挚朴实的开学寄语。
曾写下《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的她,如今成为了奥运冠军
在新一代的奥运健儿中,许多曾经也是《开学第一课》的忠实观众。2015年,10岁的陈芋汐观看了《开学第一课》之后深受鼓舞,写下了一篇观后感:“不朽的英雄是我学习的榜样,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向着我的目标努力、勇敢地前进。”那一期《开学第一课》“英雄不朽”的主题以及贯穿其中的爱国、勇敢、团结和自强等中华传统美德深深扎根在陈芋汐心中。不论是面对运动还是学习,陈芋汐都坚定不移地将这些美德牢记于心并付诸于实践,终于在2021年东京奥运赛场上实现了为国争光的理想。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寄语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让我们相约2021年《开学第一课》,一起追寻百年光辉足迹,聆听那些关于理想的故事,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韩基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