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国精神照亮复兴征程

这“共同途”,是科学之途、创新之途,是信仰之途、真理之途,更是报国之途、奉献之途。抚今追昔,两位伟大的科学家、爱国者以国家发展定义个人坐标,把人生意义嵌进时代车轮,一脉相承的价值追求生动映照着“祖国有我,我有祖国”,令人感佩。

让爱国精神照亮复兴征程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9-26 14:5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毛主席说:‘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我愿意引用毛主席这句话,与振宁共勉。希望你在国外时能经常想到我们的祖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1971年,邓稼先在给杨振宁的信中这样慷慨陈词。

如今,时间过去50年,在9月22日的研讨会上杨振宁再忆至交,想起对方信中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深情回应道:“稼先,我懂你的‘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有自信地跟你说,我是后50年合了你‘共同途’的途,我相信你也会满意。”

这“共同途”,是科学之途、创新之途,是信仰之途、真理之途,更是报国之途、奉献之途。抚今追昔,两位伟大的科学家、爱国者以国家发展定义个人坐标,把人生意义嵌进时代车轮,一脉相承的价值追求生动映照着“祖国有我,我有祖国”,令人感佩。

“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若论中华民族根植最深、影响最大的精神品质,必定是爱国情怀。在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21人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的经历。胸怀同样的思念与理想,还有一大批各领域才华横溢的杰出科学家,舍弃了海外已有的优厚条件,义无反顾踏上归途,回到了迫切需要他们的祖国。“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是他们对祖国和时代的回应。

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从1971年回国访问到现在的50年里,杨振宁为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发展、中国科教政策制定积极建言献策,为筹款资助中国学者访美、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做了大量工作。从中国科大创建首期少年班,到在清华创立高等研究院;从多次向“保钓”组织捐款并发表支持言论,到将自己收藏的图书资料等捐赠给清华……杨振宁为祖国带来的,不只是他用心血和才华凝成的研究成果,更是他矢志报国的一腔热血。

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都是爱国科学家的典范。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激扬炽热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这是任何时代都不会褪色的使命与担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的中国适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块活力四射的土地上,有开眼看世界的机遇、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科学创新的万千气象……日新月异的中国,亟需充满创造力的仁人志士,也提供了立足中国、走向全球的底气。创新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这正是科学家们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时代。

当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怀爱国主义精神,向着伟大复兴的梦想奔跑,中华民族必将在接续奋斗中迎来圆梦的时刻。弘扬爱国精神,汲取奋进伟力,方能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阎语)

(编辑:王晗 王辉 周凤梅)

(阎语)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