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项举措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海关总署近日出台12项重点举措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内外兼顾、陆海联动、东西互济、多向并进的黄河流域开放新格局。重点举措主要包括: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促进物流通道建设,助力贸易新业态发展,利用自贸协定促进产业发展,促进特色产品进出口,筑牢国门生物安全检疫防线,加强风险联防联控,推进数据信息联动共享,强化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发挥海关实验室优势作用,加大重点敏感商品走私打击力度,建立一体协同机制、加强组织保障等。

12项举措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来源:海关发布 2021-10-26 20:0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海关总署近日出台12项重点举措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内外兼顾、陆海联动、东西互济、多向并进的黄河流域开放新格局。

重点举措主要包括: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促进物流通道建设,助力贸易新业态发展,利用自贸协定促进产业发展,促进特色产品进出口,筑牢国门生物安全检疫防线,加强风险联防联控,推进数据信息联动共享,强化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发挥海关实验室优势作用,加大重点敏感商品走私打击力度,建立一体协同机制、加强组织保障等。

为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海关将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解决好黄河水资源匮乏、生态资源脆弱等问题;建立黄河流域重点警戒动植物疫病疫情联合监测控制机制,筑牢国门生物安全检疫防线,防范疫病疫情传入传出、外来物种入侵;加大“洋垃圾”、濒危物种等重点敏感商品走私打击力度;加强风险联防联控,针对区域特色业务开展推动风控模型开发、规则提炼、实战应用和联合防控。

为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海关将促进物流通道建设,推动海铁多式联运高效衔接,支持中欧班列关键物流节点城市申建保税监管场所,支持组货业务及内外贸货物混编运输;发挥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跨境电商发展壮大,支持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和其他贸易新业态发展;加强自贸协定便利化措施分析研究,为特色优势产业“靶向”开展关税减让政策推介和原产地技术服务;促进农产品、水产品、肉制品等特色产品出口,支持行业综合治理设备和现代农业技术设备进口;构建黄河流域外贸运行态势监测机制,探索建立中国—韩国“单一窗口”海关合作机制;支持创建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探索建立区域联合应对机制;成立黄河流域检验检测联盟,探索与日韩等国家间“检测前置、结果互认”。

海关总署为推动重点举措落地实施,建立由青岛海关牵头的“11+1”关际一体协同机制,包括黄河流域九省区涉及的11个直属海关(太原、呼和浩特、满洲里、青岛、济南、郑州、成都、西安、兰州、西宁和银川海关)和黄河流域西部重要通道涉及的乌鲁木齐海关,并在青岛海关设立“海关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调办公室”,建立区域业务异常问题联合快速响应机制,进一步加强区域关际合作,全力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