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离别的额济纳车站,夜空中的泪水

题:特写:离别的额济纳车站,夜空中的泪水 当晚23时05分,搭载着千余名游客的这趟57016次列车,随着汽笛拉响,缓缓离开额济纳,隔着车窗依然看到他们在不停挥手。

特写:离别的额济纳车站,夜空中的泪水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1-10-31 14:2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特写:离别的额济纳车站,夜空中的泪水

图为额济纳站。夏亮摄

(抗击新冠肺炎)特写:离别的额济纳车站,夜空中的泪水

中新网额济纳10月31日电 题:特写:离别的额济纳车站,夜空中的泪水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30日晚间的中国内蒙古西部小城额济纳,尽管气温骤然下降,但在站台上似乎感受不到太多的寒意。

一批批有序进入额济纳车站的滞留游客,在登车前的一瞬间,声音忽然大了起来,尽情地喊着“额济纳加油,额济纳加油!”

10月18日,因新冠肺炎疫情在当地暴发,上万名游客无奈滞留于此。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官方要求,从27日起,滞留在此的游客陆续踏上转运、返程之路。

当晚,见证这一幕的夏亮说,“这是10月30日晚23时前发生在额济纳车站的感人瞬间。”

夏亮是中铁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新闻科科长。此刻他在站台前,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这一切。“送行者与游客眼中均泛着泪花,一些人想哭,但最后却使劲地将泪水‘摁’回去。”

  图为额济纳站 夏亮 摄

夏亮说,与这座小城挥手说再见、道感谢的时刻,并不止于登车前夕。

进入列车车厢后,这些游客在镜头前仍然轻轻挥手,即便隔着口罩还是能听到他们“感谢,感谢额济纳政府”的由衷表达。

当晚23时05分,搭载着千余名游客的这趟57016次列车,随着汽笛拉响,缓缓离开额济纳,隔着车窗依然看到他们在不停挥手。

在站台上送行的当地政府负责人、铁路职工等,再一次泪光闪烁。

离别的车站,夜空中的泪水,也感动着万千网友。

有网友表示,额济纳当前面临的再大困难,也会被理解和包容战胜,再远的归途,也会在同心与友爱中缩短。“期待疫情赶紧过去,期待我们再相聚,到那时,我们一起看胡杨林金叶摇摇,纵情唱歌,姿意舞蹈……”

记者了解到,这些游客此行的终点站是内蒙古鄂尔多斯,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游客们将在鄂尔多斯隔离14天后,再次踏上返乡之路。

为了保障这些游客的安全,这趟列车是按照专列模式开行的,全程不设停站,最大限度压缩列车运行时间。

为了加强疫情防控,铁路部门在运行途中每两个小时进行一次预防性消毒,加密对盥洗间、门把手、厕所、通道、通过台等重点部位的消毒频次。

同时,优化座席分布,安排专人引导车内旅客分散就坐。

针对年老、患病游客等重点群体,铁路部门提前做好健康风险评估,配备急救箱、轮椅等急救设备,挑选具有医疗救助资格的乘务员全程做好随行医疗服务工作,确保返程游客安全顺利出行。

31日上午,记者从内蒙古阿拉善盟行署获悉,目前,额济纳的滞留游客转运工作已接近尾声。(完)

(李爱平)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