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少了,增效减负进入攻坚

培训少了,增效减负进入攻坚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12-27 14:3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1年接近年底,随着“双减”政策落实,新东方、好未来、巨人教育等多家教育培训头部企业纷纷宣布将在2021年12月31日前停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服务,退出义务教育阶段培训市场。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北京市、上海、广东等各省市相机发布贯彻落实措施,对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的开展时间、培训内容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等。

10月25日,教育部官网发出“双减”工作试点地区典型案例,北京、上海、沈阳、广州、成都、郑州、长治、威海、南通等全国试点城市公布“双减”工作进展,宣布原有各类培训机构压减比例60%,其中,北京市线下学科类无证机构压减率98%,无证机构动态清零的区12个;上海市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21.73%,从业人员减少3.5万人。培训过多过滥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今后对校外培训机构将转入常态管理,从严审批,确保非营利,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强化常态运营监管,控制资本进入。

培训机构从减少到实现转型尚有一段艰难过程,一些培训机构将在一定时间段处于进退两难的处境。新东方依然会在国际业务和大学业务上持续发展,好未来则将发挥长期以来积累的教研及科研优势,拓展科技服务,培养孩子的阅读、逻辑、动手、合作和表达等能力,推出科学益智、人文美育、少儿戏剧、编程、科学实验等课程,课程形式为面授小班、分组研讨、应用探究等。未来培训的形态趋向将会更加多样化。

要想让“双减”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2022年将进入新主题:通过增效实现“减负”。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双减”的主旨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但减负不意味着降低学业标准,而是要通过学生更自主地学习,提高学习效能来实现减负。为此,需要多种措施配套进行,比如义务教育学校之间更加均衡,减少家长不必要的焦虑,教育评价也应进行相应的改进。

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对校外培训的刚性需求尚存,难以彻底消除,一遇到新的情况便可不断替代、再生、转换形式。在大公司被管住,高考没有变,考分提高的需求还存在的情况下,补课的需求没有消失,补课从大公司回到了众多小机构,从明处到了暗处,这场猫鼠游戏将继续下去。从管理角度看,对校外培训机构控制住总量和态势就在培训机构治理方面实现了目标,当总量减到一定程度就到达极限,不可能彻底清零。培训机构存在的数量极限底线是由教育评价改进状况、教育均衡状况、校内教育质量与效能三个主要因素确定。若评价和均衡状况短期难以改进,就必须将未来的主要精力聚焦到提升学校效能上。

《双减意见》已经提出学校教育通过提质、增效实现“减负”的要求,但要见实效仍有很大困难。现在可以见到中国政府发出的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最早文件是1951年,但长期以来未能有效实现目标。其中关键的原因在于单一的评价标准使得大家为了考分比拼教师难以自主教学,学生难以自主学习。刻板单一的管理造成千校一面,千人一面,将人的天性和潜能压制住不能有效发挥。所以不能简单靠增加教师工作量和负担来减轻学生的负担,而是需要改进教育教学管理与评价,给学生创造更加自主、快乐、高效的学习环境。

提质增效要处理好达标和成长的关系,处理好“应教尽教”和“学足学好”的关起,前者是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达标了就不要在这个范围比拼谁的分数考得高,不要用考分对学生进行排队;后者则是个性化的成长需求,不要求全统一,而是看具体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的程度。

简而言之,增效需要靠解放学生和教师,让每个人都能依据自己的天赋、成长状态、个性特征,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进入真正的高效学习,学业负担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减轻。(储朝晖)

【责任编辑:吕佳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