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在中日韩合作秘书处支持下,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日本国际经济交流财团、韩国东亚财团主办的“后疫情时代的中日韩合作”——第八届中日韩合作对话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海口召开。来自中日韩三方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应对高龄少子化挑战展开讨论。
一、中日韩均面临高龄少子化挑战
1.高龄少子化是中日韩共同面临的挑战。韩国东亚财团主席金星焕指出,中日韩三国都面临着高龄化和低生育率的问题,加快推出应对政策已迫在眉睫。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欧渤芊认为,在社会治理方面,少子化和老龄化是中日韩三国面临的众多挑战之一。
2.预期寿命延长与低生育率是高龄少子化的主要表现。金星焕指出,由于平均寿命的延长和低生育率,韩国已经进入了高龄化社会。1970年韩国的生育率为4.53%,1983年下降到2.1%以下,当前已下降到0.7%,成为了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估计到2025年,韩国65岁以上人口比例将超过20%,步入超高龄社会。韩国西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尹秀指出,韩国生育率低是因为预期寿命延长,同时国家政策来不及应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田雪原认为,高龄少子化原因有两点,一是出生率下降;二是预期寿命延长。这两点原因使中日韩三国高龄少子化趋势相近,但日本进入高龄化社会的时间较早,韩国位居其次,目前中国与韩国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但中国老龄化呈现出速度较快、累进增长和城乡分布不平衡的突出特点。
3.结婚率下降是导致低生育率的直接原因。金星焕指出,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晚婚和单身人数的增加。韩国卫生和社会事务研究所人口政策研究部主任朴俊秀指出,韩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后开始,国民在观念上就认为婚姻和生育不是必须要完成的人生任务,这是导致结婚和生育年龄推迟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救助费负担、就业不稳定、学业就业机会不平等,也对结婚和生育产生了负面影响。韩国延世大学经济学院名誉教授金正植认为,韩国育龄期女性数量减少、结婚率下降是韩国生育率低的原因,而导致结婚率下降的原因在于女性受教育程度较高和高房价。
二、高龄少子化对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1.高龄少子化持续将拉低经济潜在增长率,造成财政负担。金正植指出,如果高龄化少子趋势持续,到2030年,中日韩潜在经济增长率将分别降至2.1%、1.1%和1.8%,同时福利支出增多会增加财政负担,导致财政赤字。田雪原认为,高龄少子化会导致老龄从属比过高、劳动力相对短缺、家庭小型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人口红利变成人口亏损;二是发展由依赖追加劳动力转变为依赖提高劳动生产率;三是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
2.高龄少子化削弱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名誉教授吉野直行认为,长期内,人口老龄化通过减少总劳动力供应来减少总产出、消费和投资;短期内,人口老龄化下未就业人口增多会削弱财政政策的效果,同时对总消费的冲击削弱了货币政策提振经济的有效性。
三、应对高龄少子化的行动
1.以提升人口劳动参与率、改善老年人口生存和发展环境。吉野直行认为,应改革以资历为评价基础的工资制度,允许公司提高退休年龄和按劳动边际产品水平支付工资,以鼓励日本老年人继续参与工作。田雪原指出,应对高龄少子化,一是应着力提高出生率以增加少年人口占比;二是应延迟老年起始年龄以减少老年人口占比;三是应改造适老生存环境;四是应改造适老发展环境。李尹秀认为,应对高龄化问题,一方面,可以将老年人的年龄界定标准往上调,实质在于老年人不应直接按年龄划分,而是按照是否能够继续参与经济活动、是否需要国家照顾的标准。另一方面,要改善退休金制度,让老年人尽量参与工作并纳税,但老年人工作可以降低其个税,或者实行负税收,以让老年人积累更多退休金。
2.实行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的经济政策。金正植认为,暂行的生育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阻碍提升结婚率和生育率的掣肘,中日韩三国应通过降低房价、教育费用等经济政策来提高结婚率;应鼓励居民从其年轻时就开始购买养老保险,并且不断扩大覆盖范围。朴俊秀指出,支持结婚和生育可以采取多种政策组合。对于生育和养育,可以提供婴儿补贴、住院补贴、照护服务,在女性分娩假期和育儿假期提供同等工资待遇来支持生育;对于支持青年人结婚则有三个代表性政策:一是每年给雇佣年轻人的企业主900万韩元的政府补贴;二是给年轻人找工作期间提供的补贴可以支持6个月左右;三是给年轻人提供廉租房,对新婚夫妻提供35万韩元的住房。中日韩三国都面临如何支持年轻人自立的问题,其中对就业和居住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3.积极寻求应对高龄少子化的多元化出路。日本立命馆大学教授周玮生认为,人类将与机器人共存,IOT、AI、机器人在未来的作用可能是解决高龄少子化问题的一个出路,人类可以利用机器人改善人类自身的局限性和可持续性。日本经济产业省商务信息政策局商务服务组副组长田中一成指出,应对老龄化挑战,可以基于企业的微观层面发力,形成关注所有员工健康管理的企业战略,如健康经营理念:一是改善员工的健康;二是通过提高员工的生产率提高公司的业绩;三是加大对预防保健市场的投入。(执笔:胡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