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决策实施和推进的过程中,县域都是一个重要的和基本的单元。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10-14 10:1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决策实施和推进的过程中,县域都是一个重要的和基本的单元。根据民政部2021年5月发布的《2020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和全国行政区划调整情况,截至2021年4月,我国县级行政区共有1870个。县域GDP呈稳定增长趋势,我国县域GDP也由330705.4亿元增加至381153.8亿元,其创造的GDP占全国比重已超过三分之一,其中,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占比分别为40.6%、30.3%、24.7%和4.4%。县域财政实力也在不断增强,2016-2019年,我国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2116.5亿元增加至24602.5亿元,对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贡献率保持在12%-14%。按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县域财政实力最为雄厚。2019年,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占全国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3.6%、30.1%、21.8%和4.4%。可见,在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对于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县域经济在未来中国经济构建双循环新格局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实现中地位和作用还将不断增强。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来看,县域经济衔接农村与城市市场,是实现双循环的重要载体。县域范围零售商品总额占全国比重已超过50%,且人口规模庞大。2019年,我国县域户籍人口数量为89745.1万人,占全国户籍人口总数的63.9%,发展县域经济无疑成为拉动消费的主要阵地。从城乡融合的角度来看,县城上联城市,下接乡村,是乡城市与乡村的交会点和要素交换的中转站,而发展县域经济能够加快各类要素向县域流动和集中,从而在链接城市、服务乡村,进而构建城乡经济共同体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实现共同富裕的角度来看,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多数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但超过2/3的人口生活在县域之内,因而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需要以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支撑。近年来,党和国家持续关注县域与县域经济问题,并相继出台了多个有关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律与政策,如《乡村振兴促进法》《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2021和2022连续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等,相关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政策合力正在加速形成。

尽管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但县域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关键难题,比如,面向乡村的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县城还难以充分发挥服务功能,导致其与乡村联结不够紧密;县域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主体规模、技术水平等还较落后和欠缺,造成多数县域竞争力薄弱,缺少能拿得出手的“招牌”和“硬实力”;另外,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质量、资源有效利用方面缺乏长效机制保障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县域经济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回流劳动力的承载空间和吸纳手段还有限,等。

解决上述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需要有新思路新作为。整体上看,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尊重大国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着力构建以内循环为主,实现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县域经济发展应将满足当地人口美好生活需要和对高品质幸福生活追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在对县域、城镇和乡村空间进行适当规划和调整基础上,依据人口和城镇分布进行生产力布局。

从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手段和措施看,一是打破固有产业结构,挖掘本地优势产业主题和产业链节点,发展各类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县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制定适宜政策,引导各类人才,包括县籍人才进入和回流县域实现创新创业创造条件。三是是在合理布局乡镇区域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站点的基础上,对接引入城市优质服务资源,通过整合优化各类服务资源,构建和完善县域综合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县域综合服务水平和能力;四是统筹推进县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向乡村延伸覆盖,探索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多元化运营机制,改善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五是强化县级资源整合与使用权,加快推动县域与城乡之间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并立足县域特色资源优势,以绿色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方向,构建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模式,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县域经济发展优势。

【责任编辑:徐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