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两会时刻丨新兴产业如火如荼,下一步怎么走?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3-08 22:03
2023-03-08 22:0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兴产业如火如荼。对这个事,亦喜亦忧。”

3月6日下午,在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听取曾毓群委员发言后讲了这样一番话。

△2023年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来自宁德时代的曾毓群委员向总书记汇报,企业在全球动力电池的份额已达37%,连续6年全球第一。

△曾毓群委员围绕占领全球新能源产业制高点发言。

“亦喜亦忧”,喜的是我们这一行业走到了世界前头。

这些年,以宁德时代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努力占领全球新能源产业制高点,着实跑出了亮眼成绩——

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10的企业集团里中国占了3席,动力电池装机量前10的企业里中国占6席。

2022年,中国出口新能源汽车67.9万辆,同比增长120%,连续8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世界第一。

△宁德时代成都新津生产基地

可喜成绩的背后,总书记有着更深邃的思考:“忧的是,就怕来个大呼隆,先是一哄而起,最后一哄而散。”

此前一天,在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习近平总书记提起在中共二十届二中全会上的叮嘱:“我当时说,新班子起来了,一定要注意啊,不要有大干快上的冲动,也就是不能不按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要把这种浮躁心理、急躁心态都压下来,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搞现代化建设。”

“大呼隆”是一句俗语,常用来形容做事虚张声势、不讲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工作中不能搞大呼隆。

2020年底,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农民进城要符合客观规律,保持历史耐心,不要大呼隆推进,更不要受不正确的政绩观所驱动”。

这次总书记强调新兴产业要防止大呼隆,是基于国际环境深刻复杂变化作出的清醒判断和思考。他指出:

“参与国际竞争,还要搞好统筹规划。市场有多大?风险在哪里?要防止一路所向披靡、孤军深入,最后却被人兜了底。要看到国际竞争异常激烈,国际斗争风云变幻。在人家对我们零和博弈情况下,还要给自己留条后路啊!”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国家产业政策一定要稳慎,制定产业政策、推动产业发展都要稳慎。希望我们的新能源产业,既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上,也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

△广州一家新能源汽车生产线,机器人手臂在安装汽车轮胎。

大发展之下,“稳”是基础、是前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在守住根基、稳住阵脚的基础上积极进取,不停步、能快则快,争取最好结果。”

正是在这种辩证思维引领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突破性发展。

2021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3.4%,比2014年累计提高5.8个百分点。截至2021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0亿千瓦,其中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均超3亿千瓦,均居世界第一;截至2022年底,我国自主研发的硅异质结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国际领先……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兴产业的“亦喜亦忧”,蕴含着深刻的东方智慧、辩证思维,不仅指导过去,也指引未来,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方法论。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