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北马其顿圣基里尔·麦托迪大学教授比利亚娜·万科夫斯6月30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执政、高效执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证明了中国的民主制度是以合力促进增长与繁荣的高效方式。
美国学者、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哈维·佐丁6月30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祝贺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也期待中国共产党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再建新功。
巴基斯坦前驻联合国代表穆尼尔·阿克拉姆6月27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自54年前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以来,中国一直在联合国系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应对联合国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中国彰显负责任大国的风范。
韩国亚洲大学中美政策研究所所长金兴圭6月26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近年来,美国逆历史潮流而动,对以规则为基础的世界秩序构成挑战。如今看来,加强对华合作才是大势所趋,符合韩国的国家利益。
战略分析师、全球咨询公司Difference Group创始人丹·斯泰恩博克6月20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美国挑起关税战势必让出口导向型经济体面临严峻挑战,并危及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发展前景。如今,美国政府应当迷途知返,回归正轨。
澳大利亚前总理顾问、昆士兰科技大学兼职教授鲍韶山(Warwick Powell)6月19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近期,全世界密切关注中美贸易谈判进展。事实上,美国加征关税于事无补,再全球化大势不可逆转。
巴哈马无任所大使、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原教授吉尔伯特·莫里斯6月23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面对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对就业构成的挑战,中国可以凭借独特优势加以应对,同时为世界其他地区创造机遇。
韩国世宗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郑载兴6月19日在《中国日报》撰文指出,韩国前政府的外交政策以美韩同盟为中心,破坏了与中国、俄罗斯和朝鲜的关系,李在明政府预计将奉行强调务实与平衡、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外交政策、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深化两国合作,加强与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往来。
当西方选举闹剧频出,欧洲学者:中国的民主很管用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北马其顿圣基里尔·麦托迪大学教授比利亚娜·万科夫斯6月30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执政、高效执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证明了中国的民主制度是以合力促进增长与繁荣的高效方式。
百年大党为何能?美学者点赞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执政理念 美国学者、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哈维·佐丁6月30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祝贺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也期待中国共产党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再建新功。
联合国成立80周年,巴基斯坦外交官点赞中国贡献 巴基斯坦前驻联合国代表穆尼尔·阿克拉姆6月27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自54年前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以来,中国一直在联合国系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应对联合国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中国彰显负责任大国的风范。
韩权威专家:加强与中国合作不是选择题,而是必选项 韩国亚洲大学中美政策研究所所长金兴圭6月26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近年来,美国逆历史潮流而动,对以规则为基础的世界秩序构成挑战。如今看来,加强对华合作才是大势所趋,符合韩国的国家利益。
战略分析师:中国外贸为世界创造机遇 战略分析师、全球咨询公司Difference Group创始人丹·斯泰恩博克6月20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美国挑起关税战势必让出口导向型经济体面临严峻挑战,并危及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发展前景。如今,美国政府应当迷途知返,回归正轨。
澳前总理顾问:美制造业“空心化”不是贸易造成的 再全球化不可逆 澳大利亚前总理顾问、昆士兰科技大学兼职教授鲍韶山(Warwick Powell)6月19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近期,全世界密切关注中美贸易谈判进展。事实上,美国加征关税于事无补,再全球化大势不可逆转。
巴哈马外交官:从人工智能到文旅教育,中国给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人带来了这些机遇 巴哈马无任所大使、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原教授吉尔伯特·莫里斯6月23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面对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对就业构成的挑战,中国可以凭借独特优势加以应对,同时为世界其他地区创造机遇。
韩世宗研究所主任:国际变局下 韩新政府需外交再平衡 韩国世宗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郑载兴6月19日在《中国日报》撰文指出,韩国前政府的外交政策以美韩同盟为中心,破坏了与中国、俄罗斯和朝鲜的关系,李在明政府预计将奉行强调务实与平衡、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外交政策、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深化两国合作,加强与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往来。
乌兹别克斯坦国立大学教授:减贫路上,中国是真朋友! 乌兹别克斯坦国立大学教授哈伊鲁拉·乌马罗夫6月18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人民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同古丝绸之路一样绵延千年。如今,中乌关系的发展符合时代需要,双方在促进合作以及地区和国际问题上理念相近。
上善若水!吉院士对中国中亚的跨境合作评价亮了 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院通讯院士、阿拉巴耶夫国立大学历史与社会法律教育学院院长乔尔蓬·科伊丘马诺娃6月18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数十年来,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合作显著扩大,涵盖水资源和农业等诸多领域
从水利灌溉到智能施肥,吉专家详解中国带去的农业现代化密码 吉尔吉斯斯坦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舍拉迪尔·巴克特古洛夫6月17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长期以来,中国不仅向吉尔吉斯斯坦提供技术援助,助力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而且为吉尔吉斯斯坦农民和专家进行培训,旨在为其农业发展创造新机遇。
中国棉如何在乌兹别克斯坦开花结果?乌农业部长点赞背后的故事 乌兹别克斯坦农业部部长伊布罗希姆・阿卜杜拉赫莫诺夫6月17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立足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加强对华合作,这是乌兹别克斯坦外交工作的重点方向之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乌农业合作已经结出累累硕果。
中哈能源合作再“续航”!这场峰会被哈萨克斯坦能源高管点赞“加油” 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安全有限责任公司数字化安全运营中心主任拉菲克·泰罗夫6月16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在全球能源秩序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合作具有日益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的召开,中哈更是迎来新的合作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