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非唯一!美中制造业合作被这位会长看好

美中公共事务协会会长滕绍骏7月15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中美应当加强在制造业领域的合作,共同引领全球工业发展进程,进而造福全世界。

对抗非唯一!美中制造业合作被这位会长看好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16 17:2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美中公共事务协会会长滕绍骏7月15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中美应当加强在制造业领域的合作,共同引领全球工业发展进程,进而造福全世界。

漫画作者:中国日报 罗杰

中美加强制造业合作正当其时

文章指出,在“十五五”规划(2026年-2030年)即将实施之际,中国正在推动制造业朝着更加智能化、数字化、高端化的方向发展。这不仅展现了中国以创新驱动增长的壮志雄心,也预示着全球产业格局的更大转变。

值此关键时刻,作为两大经济体、制造强国,中美如何管控竞争、寻求合作,将决定全球供应链、世界经济以及科技的未来走向。

近年来,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加剧。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保护主义抬头以及逆全球化浪潮来袭,全球供应链韧性备受考验。在全世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通货膨胀和颠覆性技术之际,国际社会迫切需要促进稳定与合作。遗憾的是,“脱钩”和遏制战略可能会破坏数十年来的共生共赢局面。

中美两国依然相互依存。在制造业领域,中美合作推动了电子、清洁能源、航空航天、智能设备、汽车等行业的创新、规模化以及效率提升。双方都致力于增强发展韧性并提升竞争优势,这是合情合理的,不过将良性竞争变成零和博弈却是大错特错。只要管理得当,竞争与合作可以共存。事实上,在制造业领域,两者必须共存。

为实现制造业发展目标,中国的“十五五”规划预计将聚焦新质生产力,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绿色能源体系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而构建更加智能、整合全球资源的工业基地。

与此同时,美国也在千方百计重振制造业,不仅加大了对本国半导体和电池行业的投资,而且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等立法推动高科技产业“回流”。美国确保核心竞争力无可厚非,但必须认识到不可能独自重塑制造业的未来。

中美合作对世界意义重大

文章进一步分析称,由于供应链不再局限于国家层面,而是迈向全球化、数字化以及深度协作,中美两国应当找到利益共同点,比如绿色制造。双方都致力于减少碳排放,打造可持续的产业发展生态。很显然,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电网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有助于促进创新,提升全球标准,惠及各方。同样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也带来了协同发展的机遇,中国的产业规模优势与美国的软件实力可以共同发挥作用。

合作并不等同于依赖,而是意味着相互依存、相互尊重。从产品设计、原型开发到物流和组装,中美两国企业已经在错综复杂的供应链中开展合作。与其摧毁这些生态系统,不如提升其韧性、透明度和可持续性。设立联合研究中心、跨境产业园和开放式创新平台都是在保持竞争活力的同时增进信任的有效途径。

虽然保护核心技术合情合理,但滥施制裁、关税和出口管制可能会加剧全球经济分裂。这种僵局或将减缓创新步伐,提高成本,损害两国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

除了经济层面的意义,中美在制造业领域的合作还有助于确保地缘政治的稳定。共同的产业目标可以促进对话、人才交流和相互理解,进而搭建将两国工人、工程师和企业家连接起来的桥梁,让双方携手迈向繁荣。事实上,制造业不仅是国家经济支柱,也是国际信任的基石。

鉴于世界经济前景不明、不平等日益加剧,中美两国有责任促进包容性增长,特别是考虑到发展中国家依靠成本合理、可靠性高的制造业来建设基础设施、创造就业、消除贫困。若中美选择合作而非对抗,那就不仅可以提供技术支持,还能带来希望。

文章最后强调,每个国家都有独特优势,但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引领新时代的工业发展。在这个时代,重要的不是输赢,而是能够给世界带来什么。

(英文原文刊发于《中国日报》智享汇栏目)

(编辑:严玉洁 王辉 周凤梅 朱萍)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