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的未来在中国!德国经济学家呼吁欧洲车企加强对华合作

德国权威汽车经济学专家、波鸿汽车研究院院长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7月14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近年来,中国在汽车工业领域取得巨大进展。如今看来,汽车行业的未来在中国,欧盟车企应当加强对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汽车行业的未来在中国!德国经济学家呼吁欧洲车企加强对华合作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15 08:4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德国权威汽车经济学专家、波鸿汽车研究院院长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7月14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近年来,中国在汽车工业领域取得巨大进展。如今看来,汽车行业的未来在中国,欧盟车企应当加强对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漫画作者:中国日报 王晓莹

中欧汽车行业优势互补

文章指出,中国的锂电池产业拥有本土优势,并且正在蓬勃发展。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欣旺达等企业在动力电池领域取得领先地位,这主要得益于电芯和电池组的创新与持续研发以及规模化发展。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尤其是在电动汽车领域。

如今,电动汽车的主场在中国。中国同西方汽车制造商、供应商的合作令人振奋。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和保时捷在驾驶性能方面具有竞争优势,而梅赛德斯-奔驰定位为豪车品牌,拥有绝佳的设计、材料和驾驶体验。

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正在充分利用中国的电池技术和规模化带来的成本优势。宝马新世代概念车通过使用大圆柱电池提升竞争优势,而这正是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中国供应商携手实现的。

由此可见,中国科技领军企业可以同德国知名汽车制造商实现互利合作。

中国鼓励外企拓展其西部市场,促进了互利共赢和包容性增长。在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确保该行业的公平与良性竞争至关重要。车企应该在规模与品牌价值之间取得平衡,确保定价符合产品质量并赢得消费者的长期信任。

汽车行业的未来在中国

两个月前,作者在湖北武汉使用了百度Apollo 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仿若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在作者看来,这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今,百度Apollo和小马智行都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实力。

种种迹象表明,作为汽车“大脑”,半导体行业将见证中国和“中国速度”的重要作用。

中国已经发展成为技术驱动型经济体,在锂电池等行业拥有全球领军企业。尽管英伟达、高通、三星和台积电在某些半导体领域仍保持领先地位,但它们同中国企业的差距正在缩小。中国目前是激光雷达传感器行业的引领者,若没有传感器捕捉数据,芯片也无法发挥作用。

中国正在研发“智能汽车”,在芯片和传感器等配件上精益求精。德国汽车行业若加强同中国的合作,无疑将实现互利共赢。

文章最后强调,汽车行业的未来在中国。欧盟应当抓住这一良机,谋求战略自主,最大限度地降低政治风险,同时力求在未来的汽车行业实现共赢。

(英文原文刊发于《中国日报》智享汇栏目)

(编辑:严玉洁 王辉 周凤梅 朱萍)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