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上限危机解除,“拜登经济学”现隐忧

参考消息网6月6日报道(文/张滨阳)备受瞩目的美国债务上限危机,以白宫与国会共和党人达成协议告一段落,美国政府又一次避免了债务违约的灾难性局面。6月1日,美国参议院批准了拜登和麦卡锡达成的债务上限协议。此前,众议院已经通过了该项获得两党支持的法案。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共和党人同意暂停债务上限,直到2025年1月;白宫则同意限制未来两年联邦政府可自由支配支出的增长。

债务上限危机解除,“拜登经济学”现隐忧

来源: 参考消息网
2023-06-06 14: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参考消息网6月6日报道(文/张滨阳)备受瞩目的美国债务上限危机,以白宫与国会共和党人达成协议告一段落,美国政府又一次避免了债务违约的灾难性局面。6月1日,美国参议院批准了拜登和麦卡锡达成的债务上限协议。此前,众议院已经通过了该项获得两党支持的法案。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共和党人同意暂停债务上限,直到2025年1月;白宫则同意限制未来两年联邦政府可自由支配支出的增长。

在这出本质上由美国相关体制造成、因而不断重复上演的闹剧中,市场普遍关注该问题悬而未决以及可能的违约会造成的金融动荡和经济危机。但其实在白宫与共和党人于此问题上讨价还价的过程中,还有一个看点是拜登上任以来推出的一系列财政刺激措施的命运究竟会如何。

拜登上台以来,通过推动一系列旨在增强美国工业能力的法案,针对半导体、清洁能源产业及相关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公共投资和税收刺激。有媒体称这是美国政府“几十年来对产业政策的最重大干预”,并将这一系列以半导体和新能源为核心的政策措施称作“拜登经济学”。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杰克·沙利文将“拜登经济学”描述为“现代美国工业战略”,是一种全新的经济范式。《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评论说,“拜登经济学”通过三项主要法案共同承诺提供数千亿美元的联邦投资,以期改变美国的技术和制造业格局。这些公共投资和税收优惠包括《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未来五年的5500亿美元、《芯片与科学法》中的2800亿美元,以及《通胀削减法案》中针对清洁能源领域的约3900亿美元的支出。

本质上,拜登政府的支出狂潮旨在通过重建工业基础来重振美国经济。但在市场原教旨主义者看来,拜登政府的产业政策是“挑选经济赢家的鲁莽尝试”;在国会共和党人看来,它是政府支出失控的根源。众议院议长麦卡锡在与拜登就债务上限危机达成协议之后,于《华尔街日报》撰文称“民主党花钱成瘾造成了重大问题”。麦卡锡说:“在拜登执政的头两年,总统通过行政命令单方面花了1.5万亿美元。”他指责这些大规模公共投资造成了美国数十年未见的高通胀,因此拜登的政策“不可持续且不负责任”。

在4月底共和党人控制的众议院通过的议案当中,共和党曾把废除拜登政府的绿色税收优惠作为提高债务上限的条件之一,要求废除民主党去年通过的对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和其他气候友好型技术的激励措施。

但根据麦卡锡与拜登达成的新协议,废除拜登为加速向低排放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而签署的数千亿美元税收优惠的内容并未包括在内。共和党人之前的愿望没有实现。不仅如此,在新协议中还包括了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审查程序的内容。

市场原教旨主义者贬低政府在经济上的干预政策,并指出像苹果、谷歌和亚马逊这样的公司,都不是政府刻意培育的成果。但近年来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也表明,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对经济的干预是有积极意义的。

野村证券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的研究表明,对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发达经济体来说,只有政府出面花钱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才能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与实施财政紧缩的欧洲相比,政府不吝惜花钱的美国在经济增长方面遥遥领先。

此次达成的债务上限法案没有收回税收优惠,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美国两党在促进绿色能源和半导体产业发展问题上有一定共识。

不过,不断攀升的债务依然是美国经济前景的一项隐忧。《经济学人》周刊分析说,到2030年,美国政府每年用于支付利息的支出将超过国防支出。一旦经济运转不良,财政支出未能有效地做大经济蛋糕,过高的债务比例将放大金融风险或者拖垮美国经济。美国《华尔街日报》就此评论说:“拜登的声誉和遗产押注在高效且有效地花费近2万亿美元纳税人的钱上。如果做得好,这项努力可以重塑经济并帮助他赢得第二个任期。在国会共和党人承诺对政府的支出狂潮进行严格监督之际,任何错误都可能威胁到拜登2024年的连任几率。”

【责任编辑:徐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