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冷战思维,共建朝鲜半岛和平机制

摒弃冷战思维,共建朝鲜半岛和平机制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7-26 11:0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3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胜利7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作为东西方两大阵营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要冲与战略支点的地位明显加强,美国极力阻止朝鲜半岛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阵地。1953年7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经历了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以弱胜强,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维护了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然而,美国不断推行以全球军事联盟为核心的同盟政治体系,将所谓的“民主价值观”视为共同的政治基础,推动同盟体系的政治化发展,严重影响地区安全与平衡。近年来,美国把韩国纳入“印太战略”,在朝鲜半岛及周边地区持续进行军事活动、大幅增加军事部署,严重损害朝鲜半岛及周边国家战略安全利益。

韩国政府也积极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全盘否定文在寅政府时期的对朝政策,将朝鲜定位为“主敌”,使朝韩关系转为“敌对关系”。今年4月,韩国总统在访美时表示,“朝鲜战争(即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国对岌岌可危的韩国没有选择视而不见,而是与韩国同舟共济”。谈到长津湖战役时,尹锡悦总统甚至歪曲历史,妄称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奇迹般突破了12万中国军队的围攻”。访问期间,美韩首脑发表《华盛顿宣言》,美国承诺扩大对韩“核保护伞”,包括向朝鲜半岛附近海域部署机动战略核潜艇,这将是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军战略核潜艇首次重回韩国。6月,尹锡悦总统访问越南期间表示,“朝鲜的核与导弹计划是该地区最紧迫的安全威胁”,尹锡悦政府积极向东南亚国家推行所谓的“韩国版印太战略”。 7月18日,美韩将在首尔举行核磋商小组首次会议,提升美国的延伸威慑执行力,美方甚至表示在未来某一时间将派遣战略核潜艇到韩国。

对于尹锡悦政府的对朝政策,韩国国内已出现批判的声音。《韩民族日报》网站4月26日刊登韩国中央大学社会学系申晋旭教授题为《成为“新冷战促进者”的韩国的未来》的文章表示,尹锡悦政府领导下的韩国成为朝鲜半岛、东亚乃至世界政治的“新冷战促进者”,韩国政府正在带头加强和促成新冷战。7月3日,韩国前总统文在寅在社交媒体上发文介绍一本名为《和平的力量》的书,以不点名的方式批评尹锡悦政府致使韩朝关系倒退、和平受到威胁,也表示仍有很多人未能摆脱冷战思维。

对于美韩的敌对政策,朝鲜采取“以强硬对强硬”“以核制核”政策基调,指定韩国为“主敌”,尤其在俄乌冲突后,朝鲜对核的态度出现逆转性变化,弃核的可能性变得极为渺小,朝鲜半岛局势陷入剑拔弩张的紧张局面。

6月25日,约12万名朝鲜工人和青年学生在平壤各处举行群众集会,纪念“6·25反美斗争日”。朝鲜《劳动新闻》刊文称,若美国挑起第二次朝鲜战争,将招致最终灭亡。次日,朝鲜外务省美国研究所发布一份研究报告称,“目前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不亚于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前夕,朝鲜自卫性核遏制力量才是保障朝鲜半岛势力均衡、有效保护地区和平与稳定、防止战争再次爆发的唯一保证。”该报告列举了一系列历史资料、事件以及韩美历年举行的联合军演情况,直指美国是“朝鲜侵略战争的发动者”和“朝鲜半岛及周边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破坏者”。

对朝鲜的反美示威,美韩两国依然坚持以“武力换和平”。6月30日美韩空军在朝鲜半岛上空实施了一次联合空中演习,美军出动了B52轰炸机,此前美国已派遣了核潜艇访问韩国釜山港。B52轰炸机的到访,标志着美国开始实际履行“华盛顿宣言”,宣言中美国提及要为韩国提供延伸核威慑,用于应对朝鲜的核威胁。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胜利70周年之际,朝鲜半岛局势的恶性循环在不断升级和升温,甚至不排除生乱生战的可能性。中国人民用鲜血换来的朝鲜半岛和平局面正在面临严峻威胁,朝鲜半岛亟需一个和平机制来替代《停战协定》,终止冷战残余的延宕。

实际上,朝鲜半岛也曾数次处于形势转圜的关口,朝美曾于1994年达成核框架协议,2005年六方会谈曾发表9·19共同声明,2018年、2019年朝方曾作出前所未有的无核化举措,朝美领导人举行会晤并就改善两国关系、建立半岛和平机制、实现半岛无核化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反对搞针对特定国家的阵营化和排他性小圈子。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相关各方应摒弃冷战思维,不要执迷于军事威慑施压的歧途,应推动建立和平机制来合力解决朝鲜半岛政治安全这一本质问题,加速推进朝鲜半岛问题政治解决进程。地区相关国家不应选边站队、加剧阵营对垒和地区分裂,而应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谋求各国以及地区发展的安全的共同的福祉。

(金美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吕佳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