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习话】把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

习近平: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推动乡村振兴,要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

【每日一习话】把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

来源:央广网 2023-08-08 07:0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习近平: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推动乡村振兴,要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

这段话出自2021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毕节市化屋村考察时的讲话。

苗绣是千百年来一代代苗族妇女在辛勤劳作中共同创造、传承下来的刺绣技艺。苗绣作品多以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为图案,色彩斑斓明艳,表达了苗族同胞崇敬自然、缅怀祖先、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世界,时至今日仍在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毕节市苗族村寨化屋村考察。在扶贫车间,总书记了解了化屋村发展特色苗绣产业的情况,指出苗绣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和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勉励大家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

近年来,在贵州、湖南、云南等苗族群众聚居区,从成立非遗工坊到建设培训基地,从引入设计团队到入驻电商平台……人们积极培育苗绣产业,深入挖掘本地特色苗绣的文化内涵,结合市场需求和流行趋势,将苗绣艺术巧妙地融入到帆布袋、围巾、手镯、胸针、文具等日常生活用品开发设计中,受到市场青睐。古老的苗绣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许多苗族绣娘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挣,也有传承的徒弟。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拥有许多像苗绣这样独具民族地域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不少还是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剪纸、木雕、泥塑、草编、瓷画等,它们都是中华民族历经沧桑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有责任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发展文化产业就是一个重要抓手。譬如,有的地方通过举办非遗展演、民俗体验等活动,打造“非遗+文旅”消费新场景,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越来越多国货品牌在产品设计中植入传统工艺、非遗元素,推出的国潮产品受到许多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我们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从资金支持、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创新研究、品牌塑造、销路拓展等方面,支持当地发展具有鲜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产业,积极推动民族传统文化产品“出圈”,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本期解读:陈锐海 央广网评论员

【责任编辑:徐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