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去风险”的幌子藏不住美国的“黑手”

近段时间,国际社会反对“去风险”的声浪渐高。德国《明镜周刊》日前以《如果“去风险”反而自乱阵脚》为题刊发评论指出,在对华政策中“去风险”本身就会造成不小的风险。国际社会对“去风险”的本质、危害看得越来越清楚。海外网推出“‘去风险’才是真风险”系列评论,此为第一篇。

海外网评:“去风险”的幌子藏不住美国的“黑手”

来源:海外网 2023-08-08 10:0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资料图:芯片(图源:视觉中国)

【编者按】

近段时间,国际社会反对“去风险”的声浪渐高。德国《明镜周刊》日前以《如果“去风险”反而自乱阵脚》为题刊发评论指出,在对华政策中“去风险”本身就会造成不小的风险。国际社会对“去风险”的本质、危害看得越来越清楚。海外网推出“‘去风险’才是真风险”系列评论,此为第一篇。

————————————

据路透社日前报道,美国总统拜登即将发布一项被炒作已久的行政命令,企图在半导体、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领域限制对华投资。这再次让世人看清,美国嘴上说“不寻求与中国‘脱钩’”,不过又是“说一套、做一套”的老把戏。“去风险”这个颇具迷惑性的幌子藏不住美国遏制中国的“黑手”。

“去风险”一词最早来自欧洲,由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今年3月在一场演讲中首次公开使用。此后,美国高官频频在各种场合使用“去风险”一词。短短几个月,美国为何从“脱钩论”转向“去风险”呢?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此前大力推动的对华“脱钩”完全失败,所以不得不通过词性相对中性、词义相对模糊、主观阐释性相对较强的“去风险”来制造新的话术陷阱。通过“去风险”这一话术,美国打的算盘是:安抚国内外“反脱钩”力量,让美国遏华战略的实施变得更精细、更隐蔽、更顺畅。说白了,“去风险”不是不“脱钩”,而是有选择的“脱钩”,选择美国瞄准的领域精准“脱钩”。“去风险”看似褪去了“脱钩”的非理性,但本质上两者没有太大区别,“去风险”不过是“脱钩”的马甲。

“去风险”的本质仍是遏制打压中国发展,美国企图以“去风险”之名行“去中国化”之实。与“脱钩论”一样,美国当前频繁使用“去风险”,手法仍是通过滥用“国家安全”概念来强化“中国威胁”,进而离间乃至切断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以高科技领域为例,2022年8月,美国政府《芯片和科学法案》正式成法,要求接受联邦财政援助的半导体企业不得在中国进行实质性扩张。紧接着,10月收紧对华芯片出口管制,被《纽约时报》称为“相当于向中国发起经济战”。单打独斗还不够,美国还组建所谓“芯片四方联盟”,威逼利诱其他国家和地区形成对华“芯片围堵”,试图把全球芯片产供链“一分为二”。美国步步紧逼打压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让“高墙”越来越高,也让“小院”的范围越来越大。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加里·克莱德·赫夫鲍尔认为,美国忽视经济成本,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试图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措辞上无论是“脱钩”还是“去风险”,都是美国向“新重商主义”错误道路转变、保护主义走向纵深的标志。

英语里有句话说,拿着锤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钉子。美国企图永远维持世界霸权,主导国际规则,因此看别人都像挑战、威胁,都像“钉子”。说到底,美国炒作“去风险”的根源在于美国对华认知和对华定位出现了严重偏差,固执拿“国强必霸”的模板来镜像中国,用西方传统大国走过的轨迹来误判中国,将中国塑造成“假想敌”“真风险”,企图以通过笼络盟友的方式来孤立中国,以强化自身霸权地位。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前副主席格雷厄姆·富勒撰文称,美国一直沉迷于维持“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为了孤注一掷地证明仍然能够对世界发号施令,便不惜一切阻止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美国打着“去风险”的名号大搞“脱钩断链”,注定与经济全球化大潮下各国深化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取向背道而驰。亦如“脱钩”以失败告终一样,“去风险”也必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陈洋)

【责任编辑:徐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