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镇巴:养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陕西镇巴:养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11-07 08:2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健全村标准化养牛厂一角

中国日报网电 “现在我们电也有了,网也通了,路也好走了,我的打草机、粉碎机也都能用了,没事了我还去牛场打工,每月还能赚3500元,总之生活是越来越好了,贤俊可是给我们山上的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兴隆镇健全村村民李祥文说。

2022年初,一个1800 平方米的标准化养牛厂在健全村村小学旧址拔地而起,随着养牛厂的正式运营,在负责人王贤俊的协调下,电、网、路等各项基础设施也在健全村的山路上逐一铺开,山上的村民乐得合不拢嘴,就连早年因水电不便搬走的人家,也准备搬到山上的老房子。

一个养牛厂让健全村的“山里人”头脑也活泛起来,一些富余劳动力得用农闲时节,在养牛厂打起了零工,月入3000到4000元不等,生活顿时有了起色。一个养牛厂,盘活了健全村的“山里人”。

接通电和网 山村添活力

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兴隆镇地处大巴山腹地,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壑纵横,呈不规则的“凹”字形,境内星子山最高海拔1924米。所辖健全村更是大部分地区位于高山或半高山地区V型峡谷地带,多半住户居住分散偏僻,交通不便。

山峦纵横带来的好处是生态优美、风景如画,但也有不利因素,那就是灾害频仍、条件艰苦。健全村村民姚全虎仍然记得2010年镇里发生的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楮河洪水漫过石拱大桥一米多,路被冲毁,镇里有数百间房屋倒塌。

虽然地理条件艰苦,但兴隆镇的产业却一直在镇巴县名列前茅。“目前,我们镇市场经营主体达到74家,其中规上企业16家,形成了茶叶、特色养殖、魔芋、中药材为主导产业的四园两区的产业格局。像兴隆茶叶、魔芋素食品、彩色土豆锅巴、腊肉豆干等都是我们镇的优质名片。据初步估算,2023年年销售有望突破1.5亿元。”镇巴县兴隆镇人大主席康树虎说。

为了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兴隆镇向远在他乡的青年才俊发出邀请,希望他们能回乡创业,建设家乡。2021年,在外打拼的王贤俊听闻号召后,放弃了自己的高薪工作,回到老家兴隆镇健全村,开始筹建养牛厂。

王贤俊开过商店、搞过工程,创业经验极为丰富,他通过多方考察实地走访,决定在健全村废弃的小学建一座现代化标准化的生态养牛厂。

不过,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个问题是水、电、网,水可以引入山上的山泉,但电和网就没那么容易了。王贤俊多方联系,一次一次地跑电力、电信部门,经过反复协商,终于达成了一致。

电力施工人员正在装配变压器

王贤俊主动承担了电力电信施工人员的饮食住宿,还自费接通了山上的网络主线。“他说反正养牛厂的线路离村里人也不远,接上了大家都能上网。还让我们多上上网多学知识,了解外面的世界。”村民姚全虎说。

网通了,电来了,手机在山上能打电话了,各家配制饲料养猪、养牛的打草机、粉碎机也派上了用场,寂静的山村一时热闹起来,家家户户像过年一样高兴。

建好养牛厂 不忘修山路

2022年初,养牛厂进入施工阶段,王贤俊逐一走访附近家庭条件不太好的村民,为他们安排活计。

“每天150元的工钱,能解决不少家庭的生活问题。你像王中寿,今年60多岁了,在外打工都不好找活儿干,家里就一个女儿,虽然眼部有残疾,但人很争气,考上了东北的大学。王贤俊了解到他因为学费经常东家借西家借的,就把他叫到牛场干活,除了工资以外,还管一日三餐,起码孩子上学的学费不用发愁了。”村民唐方平说。

唐方平在养牛厂打了8个月的工,开始是做地基、砌墙等瓦工活儿,后来由于雨季山路经常被冲毁,王贤俊扔下牛场的事就去修路,唐方平也时常加入修路的队伍。

“以前这条路都是泥土路,一下雨就给冲塌了,我们连下山买东西都去不了。他知道这个事以后,就用建牛场的挖掘机、装载机、土方车修路。以前上山一个拐弯处,有个巨大无比的岩石,只能人过去,车根本过不去,他硬是叫挖掘机把一多半岩石凿掉了,修出了一条大路。”唐方平说。

挖掘机从岩石间凿出一条路来
雨中铺路

据了解,从2021年到2023年,王贤俊先后投入50余万元,对星子山组的主干土路道路进行了数十次维修,其是星子山组分叉路到原学校路段,多次发生塌方,王贤俊贷款后投入40余万元,不仅用土方车拉渣土垫路、填补坑洼、拓宽道路,还组织村民进行水沟修缮、改渠排水,修建了1.1公里的水泥路面。

路通了,电来了,网也有了,养牛厂正式运转了,而健全村的“山里人”不仅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也让他们获得了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实惠。

山上山下的村民一有时间就到养牛厂打工,家里种的玉米、玉米秸秆等全部卖到养牛厂,给牛做饲料,而养牛厂的牛粪等肥料又免费送给村民们,供他们给庄稼施肥,免去了买化肥的辛苦。两下相加,收入大幅上升,仅村民姚全虎一户,年均收入就增加了近5万元。

周边的村民纷纷来养牛厂打工
养牛厂工人为牛治病

一个养牛厂盘活了整个山村,村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养牛厂也成了远近闻名的优秀企业,不少上下游厂商慕名而来,希望能和养牛厂展开合作。

然而,就在一切都蒸蒸日上的时候,2023年9月的一个大雨天,王贤俊在开挖掘机上山修路返回的途中,不幸坠入深沟意外身故,留下了弱小的妻子和正在上大学的孩子。

不少村民们以为养牛厂会就此倒闭,大家的生活也会再次回到原点。这时,王贤俊的妻子站了出来,她强忍难过,接过了丈夫留下的事业。

“大家放心,我不会放弃这个养牛厂,这里面有大家的汗水,也有我们的心血,我们会全力以赴,一定能度过难关。”

目前,王贤俊朋友以及岳父母都常驻养牛厂,不少村民也经常到牛场帮忙,附近的多家企业还为其出谋划策,兴隆镇相关负责人更是多次赶到养牛厂,为企业送来政府的关怀和优惠政策。

兴隆镇人大主席在养牛厂调研

众人拾柴火焰高,助企纾困有温度。产业兴农,产业助农,一个产业带活了一个村,而兴隆镇的四大产业齐头并进,让其在镇巴县始终名列前茅,也让兴隆镇的村民在乡村振兴的引领下走向共同富裕的大道。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