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他们接续为马达加斯加提供医疗援助

50年,他们接续为马达加斯加提供医疗援助

来源:新华社 2025-04-07 20:2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兰州4月7日电(记者任延昕、张智敏)距离出发还有一个多月,第24批中国援马达加斯加医疗队最近正在甘肃省兰州市接受行前培训。

56岁的田永萍认真在笔记上写着法语词组:针灸、拔罐、症状减轻……对于即将赴异国他乡生活工作两年的24名队员们来说,这五个月的脱产培训中,语言学习极为重要。

第24批中国援马达加斯加医疗队在甘肃省兰州市接受行前培训。新华社记者张智敏 摄

田永萍是甘肃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治疗中心的主任医师,这是她第二次报名参加中国援马达加斯加医疗队,上次是在2018年。

马达加斯加位于非洲大陆东部,从1975年起,甘肃省开始向马达加斯加派遣援外医疗队。

50年来,共有23批、近700名医务工作者接力援助马达加斯加。他们中有五度出征的医疗骨干,有外科精英,也有妇产科、呼吸科、耳鼻喉科以及公共卫生等领域专家。

“我还在大学读书时,就听老一辈队员们讲述过援外故事。身为医者,治病救人不分国界和肤色。虽然那里的生活艰苦,但这很有价值。”田永萍说。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外交流合作处处长李兴祥介绍,由于马达加斯加医疗资源紧张,当地众多患者长期饱受缺医少药之苦。多年来,中国援马医疗队凭借不懈努力在当地赢得良好口碑,患者对中国医生十分信赖。

中医针灸是中国援马医疗队在当地组建时间最长的科室之一。“很多病人会在中国医疗队驻地医院附近租房子,排队等候医治,这在当地很常见。”田永萍说。

田永萍在马达加斯加为当地患者进行针灸治疗(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张晓明同样是第二次加入中国援马达加斯加医疗队。

2016年,他作为第20批中国援马医疗队的增补人员,支援马达加斯加北方医疗点。虽然有过心理准备,但当他看到驻地医院的简陋设备后,还是感到震惊:仅有两间手术室,无影灯只有一个灯泡能亮,没有麻醉机、CT机、内窥镜……从国内带来的一盏头灯成了他开展耳鼻喉科手术时最大的帮手。

“手术条件虽简陋,但患者病情刻不容缓。我们得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努力适应,像当地医生一样工作。”张晓明迅速调整状态,在本地助手协助下,每日接诊30余名患者,承担着包括耳鼻喉科在内的多科室诊疗任务。

多名受访中国援马医疗队队员表示,援外生活困难不少,但医者治病救人的仁心,以及当地人对中国医生的尊重与友爱,让大家倍感温暖,不少队员因此主动多次参与援外任务。

甘肃省中医院针灸推拿科主任医师李永升五次参加中国援马医疗队、累计接诊2.4万人次……李永升早已把马达加斯加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除了开展中医诊疗服务,他还结合自己多年援外工作经验,编纂了《医用马语基础教材》,帮助新队员们攻克语言关,同时义务给多名当地医护人员培训汉语。

第23批中国援马达加斯加医疗队在当地开展义诊活动。新华社发

近年来,中国援马医疗队在开展诊疗服务的同时,还通过手术带教、临床培训、科普宣传、慢病筛查等形式与当地医护人员开展合作,并建设了中医中心、妇幼健康和呼吸内科建设等援助项目,帮助马达加斯加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如今,更多年轻医疗工作者投身这份事业。今年5月,37岁的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中心医院)麻醉手术科主治医师王磊将作为第24批中国援马医疗队队员踏上征程,“心情既激动又平静,激动是因为肩负代表国家开展援外医疗服务的重任,平静是因为我已做好充分准备,有信心完成任务。”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