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策略分析与政策研究所分析师胡俊杰4月21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应对美国关税冲击,东盟成员国应当同中国加强合作,共同促进地区稳定与增长。
美国关税战迫使东盟另辟蹊径
文章指出,经济全球化让大多数国家从贸易往来和相互依存中受益匪浅。遗憾的是,近年来,保护主义悄然抬头,试图重塑全球贸易格局。如今,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变本加厉地采取限制性措施。
4月初,美国政府打着保护本土产业、缩小贸易逆差的旗号,宣布实施所谓的“对等关税”。此举导致全球市场陷入混乱,对美国及其贸易伙伴都造成不利影响。
东南亚地区是受美国关税冲击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东南亚国家的一些行业仍然高度依赖美国市场,因此处境尤为艰难。虽然美国为大多数国家提供了90天的关税“暂缓期”,但不确定性可能会破坏数十年来建立的自由贸易规范。
在此背景下,东南亚国家迫切需要探索新的贸易战略,以缓解或对冲不确定性和贸易冲击带来的潜在影响。通过构建新的伙伴关系和巩固现有伙伴关系来实现贸易多元化,不仅可以增加一道屏障,而且能在增强韧性的同时释放新机遇。
对于东盟而言,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以及尚未完全开发的中亚地区都带来了希望。与此同时,中国凭借陆海相连的地理优势和根深蒂固的经济联系,成为东盟天然的合作伙伴。
东盟加强对华合作意义重大
文章进一步表示,得益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中国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东盟成员国日益融入互惠互利的贸易网络中。事实上,中国与东盟已连续五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货物贸易额更是高达9823.4亿美元,同比增长7.8%。
中国与东盟已经建立了坚实的合作基础,那么下一步该如何发展呢?在经济领域,深化数字经济合作是值得探索的重要方向。东盟拥有全球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市场,并有望于今年底完成《东盟数字经济框架协议》的谈判,到2030年将数字经济规模翻一番,达到近2万亿美元。
中国在人工智能、电商平台和先进制造技术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可以为马来西亚乃至东盟发展数字经济所需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东盟应当危中寻机主动作为
文章强调,在这种动荡时期,当务之急是提升经济韧性。与此同时,促进软实力外交和增进理解对于弥合全球鸿沟同样至关重要。中国和东盟有望通过建立更大规模的包容性平台,成为全球对话的倡导者。
为什么东盟要同中国加强合作?中国能够成熟应对错综复杂的局势,审时度势,保持克制,往往不会引发不必要的冲突升级。东盟则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并致力于维护自身中心地位和建立共识。在此基础上,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将为重振“日渐式微的多边主义”奠定坚实基础。
长期以来,东盟对中立立场、建立共识和中心地位的承诺广受赞誉。不过,近期的关税冲击引发了一个问题,即面对关税战等重大挑战,东盟是否真正具备必要的协同能力,能否让成员国采取一致行动?
东盟应抓住当前时机,增强协同效应,更加果断地发挥集体力量的优势。作为东盟2025年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可以发挥领导作用,全力弥合分歧、协调发展战略、推动东盟在横向和纵向上实现更大程度的一体化。
(英文原文刊发于《中国日报》智享汇栏目)
(编辑:严玉洁 王辉 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