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义乌被看见”:一名塞内加尔商人的跨国故事

“我在义乌被看见”:一名塞内加尔商人的跨国故事

来源:新华社 2025-05-03 09:2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达喀尔5月2日电 题:“我在义乌被看见”:一名塞内加尔商人的跨国故事

新华社记者司源

影片放映结束,灯光缓缓亮起,塞内加尔商人阿巴巴卡尔·尼昂望向观众席,难掩激动心情。5月1日晚,一部记录尼昂在中国义乌生活经历的影片在位于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的国家大剧院首映。

尼昂的故事是《义乌:奇迹之城》系列纪录片的第一集。这部纪录片由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制作出品,于2021年启动拍摄,历时近4年,跨越全球10余个国家与地区,讲述了多位外国人在义乌的奋斗故事。

2013年,尼昂初到中国,彼时他刚刚在家乡中标一项体育器材采购合同,怀揣着兴奋与期待前往浙江义乌寻找合适的供货商。谁料项目中途搁浅,资金链断裂,他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被迫留在义乌。

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尼昂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咬紧牙关从头开始。他报读了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努力提升语言能力,在中国企业实习,白天跑业务,晚上学中文和专业知识。他说,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是“起早贪黑”,但他不觉得苦,因为“每迈出一步,心里就亮一点”。

随着经验积累与人脉拓展,尼昂逐渐站稳脚跟。他创办了自己的进出口公司,致力于帮助非洲商人更顺畅地对接中国供应链。他常年奔波于中国各城市之间,替客户找货、谈价格、验质量,甚至热心帮忙调解纠纷,逐渐在当地非洲商人圈子里赢得了信任。

事业稳定后,尼昂也在中国组建了家庭。在工作之余,他用视频和文字记录自己在中国的生活,希望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义乌和非洲人眼中的中国。

近几年,尼昂开始频繁回国,不只是为了看望家人,更想把自己在中国的所学所感带回塞内加尔,“这之中包括对市场规则的理解、对教育和劳动的尊重、对契约和效率的追求”。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纪录片团队找到了尼昂。起初他并未太在意,以为只是一次普通拍摄。但随着拍摄深入,他逐渐意识到,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更是一次来自不同文化之间的“看见”。拍摄团队拍他在仓库盘货、在工厂协调订单,也拍他凌晨与客户视频沟通的画面。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在镜头下被一一记录、呈现。

首映现场,这部纪录片的执行总导演张楠说,在义乌的拍摄经历,让自己对贸易、对世界的理解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贸易不仅是货物的流动,更是一种跨越文化、语言、命运的连接。它让不同国家的人们在看似微小的交易中产生信任,在日复一日的合作中编织起彼此的未来。”张楠认为,这正是纪录片的意义,即让人们重新看见那些习以为常的生活,在镜头中发现属于普通人的非凡时刻。

对于尼昂而言,这部纪录片是对自己这些年奋斗的肯定。如今的尼昂依然奔波在义乌和达喀尔之间,继续着自己的跨国人生。他说,自己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如果这部纪录片能让年轻人少一点犹豫、多一点勇气,那它的意义就已经足够了。(完)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