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感受金石文化魅力,“契古传薪——赵梅、王伟光、汤洋金石三重奏艺术展”成功举办

沉浸式感受金石文化魅力,“契古传薪——赵梅、王伟光、汤洋金石三重奏艺术展”成功举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08 22:0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4月25日,“契古传薪——赵梅、王伟光、汤洋金石三重奏艺术展”在河北保定直隶总督署博物馆启幕。展览以金石为载体,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展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华。此次展览共展出颖拓、全形拓、博古图、汉画像石拓片等作品40余幅,以新颖的展现形式和极具观赏性的美学设计,为参观者提供了一场视觉盛宴。保定理工学院近百名师生走进展览现场,近距离接触金石艺术,感受传统文化。

解码金石艺术,全面解读金石文化

赵梅、王伟光、汤洋三位参展艺术家现场担任讲解,赵梅老师是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北京文物保护协会会员,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理论基础。王伟光老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文物学会会员,拥有丰常精湛的传拓技艺,以上两位老师在传拓技艺上给观者解读了很多深入的金石文化知识,让大家近距离了解很多金石技艺。而另一位参展艺术家汤洋老师是位职业画家,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画创作工作室,身为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中国诗书画研究会会员,北京市海淀区美术家协会会员,李可染青年画院院聘画家的她,更是在专业的绘画艺术视角带给我们一场艺术盛宴,同时也分享给大家她通过水墨技法在传拓艺术上的表达。

展览现场三位老师从金石文化起源切入,全面讲解传拓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结合展品讲授传拓艺术形式、拓印技法整体布局、传拓与绘画艺术的融合,解析传拓技艺“以纸拓形、以墨传神”的精髓。通过讲解让参观者直观感受传统技艺的独具匠心。

沉浸式传拓体验,触摸历史肌理

在保定直隶总督署博物馆的展厅内还增设了体验区,使参观者可以有更直观的互动体验。来自保定理工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们,在三位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传拓实践。从喷水上纸、鬃刷刷纸,到拓包均匀上墨,完整还原了传拓四步法,体验传拓“淡而不灰、浓而不滞”的魅力。赵梅老师全面介绍了传拓工具的使用,并亲自进行了传拓示范,王伟光和汤洋老师分别对参与的学生和馆内工作人员进行实践指导,现场气氛热烈,精彩不断。参与学生们手持成品拓片感慨到:“看似简单的传拓拓印,竟藏着古人对器物美学的极致追求。”许多同学也表示,这次参观让他们受益匪浅,不仅开阔了视野,还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多元拓片齐亮相,活化文化遗产

本次展览,在设计形式和展览模式上都让人耳目一新,不仅呈现了颖拓精准的笔墨功夫,汉画像石拓片的雄浑古朴,博古的雅致构图,更首次集中展出三位艺术家近年创作的创新型传拓作品——以水墨技法在拓片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使青铜器纹样与山水花鸟融合,赋予传统拓片现代艺术表现力。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5月20日。在5月18日的国际博物馆日,展馆将开展传拓技艺文化专题讲座和传拓技艺体验活动。直隶总督署博物馆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展览+体验”模式,让更多年轻人发现金石文化的时代价值,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

王伟光《吉庆有余》
赵梅《颖拓魏曹望憘造像》
汤洋《福禧》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