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我凭热血书华章 青春逐梦展锋芒

新华视点|我凭热血书华章 青春逐梦展锋芒

来源:新华社 2025-05-09 19:3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新疆昆仑山中,有一群年轻人远离城市繁华,用双脚丈量高山,把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需要的地方,为国家能源安全默默奉献。

中国石油东方物探塔里木物探分公司承担的塔里木油田普西三维项目位于叶城县的昆仑山区,工区98%以上都是山体,最高海拔3200米,山体最大落差700多米。

王子剑是一名测量员,从事物探工作已经13年。

今年24岁的岳一凡在物探队已经工作3个年头。作为队里的解释组长,除了每天需要对采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他每周还要定期去山里抽查检波器埋置质量。

无人机吊手方庆海是今年新到物探队的新人。

昆仑山山高崖陡,海拔高,天气变化剧烈,却阻挡不住这些青年建功西部的决心和步伐。

混沌的沙幕、橘色的天空,在内蒙古阿拉善盟的大漠深处,春季的狂风裹挟着漫天黄沙并不少见。在这片大漠上,有趟列车不畏风沙,纵横驰骋,如一道亮眼的风景。它的机车组,有一个响亮称号,“共青团号”。

1960年,随着当时包钢建设需要以及包兰线的开通,铁路运量随之增加。在当时的尔甲亥机务段(现包头西机务段),为了“争先进、保安全”的誓言,一个先进集体应运而生。

“共青团号”最初是一台机车的名字,后经全国铁道团委、原铁道部机务局批准命名,他们便成为全国铁路系统第一个以“共青团号”命名的机车组。

他们驰骋的临哈铁路,肩负着疆煤外运的重大责任,其中临额段地处沙漠戈壁,沿途共有11座特大桥、4处隧道、不计其数的曲线,列车平稳操纵难度极大。

随着铁路的改革发展,“共青团号”先后9次更换车型,历经24任司机长、200多位乘务员。人员在更迭,但“勇创一流”的精神却成为他们身上共同的烙印。

张亮,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辽河油田建设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的一名电焊工,也是“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

高中毕业后,张亮考取了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焊接自动化专业。工作后,师傅的指导加上自己的勤学苦练,张亮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2008年,中国石油举办第一届学生组焊接职业技能竞赛,张亮获得第5名;2012年,张亮摘得中国石油电焊工职业技能竞赛铜牌;2022年,张亮成为中国石油的技能专家,他也是辽河油田最年轻的集团公司技能专家。

2017年,张亮所在的单位承担了一项国家重点工程。面对从未使用过的新设备,张亮刻苦钻研,经过半个月的不懈努力,掌握了设备的参数设置及使用方法。张亮还编写了简单易懂的设备操作说明。

这些年来,张亮带队攻克了新技术、新设备在不同施工环境下的应用难题22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27项、省部级工法4项,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17篇。

在铁路安全行车的背后,有这样一群特殊的铁路探伤工人,她们就像是医院里做B超的大夫,检测的对象则是火车行驶的两条钢轨。

“精检细探保安全”是柳州工务段柳州探伤车间女子探伤班守护钢轨的青春誓言,班组现有职工10人,平均年龄29.5岁,为清一色的女工。

她们被称为“钢轨医生”,每次天窗作业要蹲起70多次、弯腰近百次,用慧眼聪耳创造“听、看、量、断”工作法。

统筹:李杰、王健、李佳琳

编导:刘瑞娟

记者:宿传义、达日罕、朱文哲、赵泳、林凡诗

包装:夏勇

配音:刘文青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