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记者张梦琦 实习生 郑茂杰 广州报道
随着“互联网+”深度融入农业农村,“乡村网红”已成为链接农产品与市场、传播乡村文化的重要力量。在广东实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一场特殊的“数字练兵”正在中山大学启动。
6月30日,广东省委网信办、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主办的千名“乡村网红”大培训在中山大学正式开班。本次培训分5期开展,覆盖全省21个地市共1000名学员,力争培育一批具备“账号运营+直播带货+短视频创作”复合能力的“乡村网红”,打造一支懂技术、善运营、会传播的人才队伍。
据悉,此次培训作为广东“百千万工程”赋能乡村的关键举措,旨在通过系统化培育千名掌握数字营销技能的新农人,推动“手机变农具、直播变农活、流量变农资”在广东乡村蔚然成风。
直击新农人“数字刚需”
“我直播的流量是‘摔’出来的。”培训间隙,一位00后学员梁志鹏向南方财经记者讲起了“起号”的经历。“那次我在罗氏虾场直播,展示虾农喂养过程。当时手机镜头就架在船里,结果船翻了,我摔进了池塘,当我浑身湿透拿起手机,却发现直播间的流量噌噌地往上涨。”
从2021年大学毕业返乡至今,梁志鹏已经成了当地探路“乡村网红”的领头人。“乡村的真情实感是最大的流量。我不仅要讲乡村故事,更要做农产品爆款。”他表示,当前最迫切的需求,是将这份乡村的真情实感与直播行业的系统化知识、平台运作逻辑、团队管理方法相融合,让田间地头的真实故事搭上专业运营的快车。
南方财经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参训的学员既有梁志鹏这样经验丰富的主播,也有零基础的“小白”,还有已形成规模运营的团队负责人。他们深知“直播带货”已成新农人必备技能,渴望练就推广家乡好物、带动乡亲增收的真本领。
新农人的迫切需求,正是“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中乡村互联网运营人才培育的缺口。瞄准这一点,培训课程邀请了头部平台、MCN机构、主播培训师、网络大V授课,设置了以数字技能、产业融合、合规风控为核心的系统性课程,为千名学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实战指导。
具体来看,数字技能实战赋能方面,培训邀请腾讯、拼多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运营专家,为学员教授短视频创作、直播带货技巧、AI工具提效等硬核技能(如AI爆款短视频制作、乡土IP人设打造),夯实千名“乡村网红”服务“百千万工程”的数字化基础。
产业融合深化对接方面,培训班设置“农产品电商运营全攻略”“乡村名片打造”“好农货何以爆品出圈”等专题,聚焦荔枝等“粤字号”土特产,赋能学员精准对接全国大市场,助力“百千万工程”下的产业兴旺与品牌提升。
“目前,我们实体店的盐焗鸡销量稳定,但我来培训是想学会用直播推广非遗盐焗鸡工艺,让更多人了解其独特的食疗价值。最终目标是带动乡村养鸡户,把产品卖出去,把产业链做起来。”非遗盐焗鸡传承人林裕民说。
“他们都说‘太想把家乡的好东西带出去了’。”汕头一位带队学员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汕头共有50余人参加培训。其中一位本身就是做毛衣的‘大V’,产品销量很好并不愁卖,但听说培训后立刻报名,因为他不仅运营自己的公司,还要带动更多当地农民就业,这次来是想帮乡亲们拓展新销路。”
此外,培训课程还包含合规风控方面的内容。网信、市场监管等部门专家将讲授网络舆情素养、风险防范知识以及直播营销市场监管领域的合规指引,强化学员合规经营意识。
广东织就新农人培育体系
如今,“乡村网红”被视为链接城乡、激活资源的核心人才资产。南方财经记者了解到,此次参训的1000名学员涵盖村“两委”年轻干部、返乡创业青年、非遗传承人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等多元群体。
当前,广东也有效整合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力量,构建起覆盖技能培训、产业对接、风险防控的全链条新农人赋能网络。
“在朗头村,个体探索的星火正在汇聚成更大的能量。”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朗头村党总支书记黄智云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我最初用手机记录乡村振兴改造,意想不到的是让朗头村获得了国际关注,包括法国领事夫妇参加了我们的中秋烧禾楼传统民俗活动。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手机是低成本、高见效的新农具。现在村里文旅流量上来了,我参训最迫切的需求就是学习如何把流量转化成实际收益,让我们古村文化既能‘旺丁’又能‘旺财’。”
“我们清楚,农产品销售绝不能停留在过去展销会的老模式,必须拥抱数字营销、融入市场前沿。要实现这一转型,单靠农户力量远远不够,需要政府、平台、物流企业等多方深度协同。”肇庆学员陈海明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
当前,农业农村基层对电商培训热情高涨。借力“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的契机,肇庆市农业农村局正全力攻坚物流降本难题。一方面联合京东、邮政等平台达成战略合作,建立运费协商机制;另一方面搭建农产品免检通关平台,为当地优质农产品“走出去”拓宽国际渠道。
需要看到的是,虽然近年来广东接连涌现了多个农产品现象级IP,但真正实现从“宣传”到“营销”、从“流量”到“销量”的转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据悉,培训结束后各地将以动态人才库为基础,组织学员持续参与本地“网络强村”项目,实现“乡村网红”培育工作常态化。
例如,韶关此前在广东省委网信办指导下,在全省率先启动了“网络名人进村联建”,为韶关“网络强村”工作注入动能。目前,韶关特别注重挖掘培育并用好本土“乡村网红”,积极发挥他们的人设和流量优势,宣传推介农文旅资源,讲好乡村发展故事。
推动网络名人深耕乡村也是阳江的重点工作。一方面阳江在现有农业网络主播基础上精心培育,通过牵线搭桥、整合资源等方式提供支持,孵化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网红”,“带活”农产品出村进城;另一方面对有特色资源的乡村,深挖亮点搭建“移动直播间”,吸引更多网络名人参与到乡村直播运营,更好地“带旺”乡村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