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陆海新通道:出山入海、畅联内外,架起内陆开放新桥梁

中国将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搭建中国西部与“一带一路”的联通之桥,让更多国家携手共建共享西部陆海新通道。

西部陆海新通道:出山入海、畅联内外,架起内陆开放新桥梁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23 10:5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纵贯西部腹地,一条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运输“新干线”—西部陆海新通道正加速延伸拓能,破解中国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不便的历史难题,带动西部地区由“开放末梢”走向“开放前沿”。依赖于新通道的建设崛起,来自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榴莲、大米、山竹、椰子、冻虾等摆上中国千家万户的“餐桌”,而产自重庆、广西、四川、贵州等地的汽车、电池、轮胎等工业消费品和中间品也得以打通出海新路径。

自2017年首列渝桂新海铁联运班列试运行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现了由书面倡议到落地施工,由局部试点到广泛铺开的转变,见证着中国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窗口“越开越大”的发展历程。截至2025年6月底,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货物运输品类已增加到1291种,辐射我国18省74市160个站点,通达全球127个国家及地区的571个港口。

小港变大港,山城成枢纽:西部交通物流设施换新颜

北部湾港,巨轮穿梭如织,万吨级泊位装卸繁忙。向北眺望,一条世界级运河初见雏形……

北部湾国际门户港能级正在不断提升。防城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即将开工,钦州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钦州港20万吨级航道、钦州港30万吨级油码头等一批港航设施项目建成投产,高载量的远洋船舶将便利进出北部湾港。截至2024年底,北部湾港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119个,集装箱航线80余条,综合吞吐能力超过3.6亿吨。2024年,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达901.5万标箱,同比增长12.4%,连续八年增幅保持两位数增长,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双双位居全国沿海港口前10位。

一河贯通,八桂向海。连接西江和北部湾港的平陆运河已开工建设3年,即将实现江海联运的历史性突破。2026年建成通航后,西南地区货物由此出海,较广州港缩短内河航程560公里以上,每年带动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节约运输费用52亿元以上。

与此同时,随着渝怀铁路增建二线、贵阳至南宁高铁等一批干线铁路建成投运,隆昌至叙永铁路扩能改造、黄桶至百色铁路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规划的东、中、西三条主通道的布局正在加快实现。

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结点,重庆果园港通过智能化作业、多式联运体系升级,西部陆海新通道核心枢纽地位日益凸显。果园港已建成18个5000吨级泊位,年吞吐能力达到3150万吨,并拥有14条铁路专用线,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200万标箱。多式多向的运输方式,在果园港实现“自由组合”。

贵州贵阳、湖南怀化等国际陆港成为西部地区串联全球“新站点”,西部陆海新通道已然成为中国西部腹地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

弯路改直线,多单变一单:物流运输体系全面重构

一趟趟满载货物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驰骋不息,货物高效流通,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澎湃活力跃然眼前。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运输方式,北部湾港海铁联运班列开行量从2017年的178列,增长到2024年的10000列,增长了55倍,班列运行线路从最初的1条发展到图定线路22条,并与中欧班列无缝衔接。随着海铁联运实现物理空间、数据信息的一体化运营,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顺利打通,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出口至东南亚国家,通关手续更便捷,物流成本更低。以成都工厂经北部湾港海铁联运出口至新加坡为例,在时间上,货物经北部湾港铁海联运最短耗时仅需9天,平均耗时15天,相比传统江海联运耗时缩短一周以上。在成本上,现行优惠的全程海铁联运“一口价”比分段运输综合收费降幅约28%,相比经过上海港、广州南沙港全程铁海联运费用平均便宜2100元/标箱和500元/标箱。

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西部陆海新通道不仅是活力奔涌的物流大通道,更是一条资源要素高效整合的产业布局新走廊。以汽车产业为例,重庆赛力斯汽车零部件通过通道出口印度尼西亚的物流周期,从30天缩短至18天,物流成本下降50%。与此同时,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出口优势,近年来上汽通用五菱不仅实现整车出口提速,还将柳州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成套散件出口至公司在印尼、越南等国家设置的海外工厂进行组装和销售,形成“柳州研发—东盟制造”的全球产业链布局。

从路相通到心相连:命运共同体建设实现新突破

位于南宁的中国—东盟特色商品汇聚中心,通过国别主题馆形式展现了各国风貌,新加坡肉骨茶、越南咖啡、印度尼西亚巧克力等特色商品琳琅满目,多元文化在此和谐交融。西部陆海新通道搭建起中国—东盟客流联通、客商交流的重要桥梁,为跨国间人文交流打开新窗口。

随着通道站点覆盖范围的辐射扩张,其功能属性也从单一的货物运输向国际产业合作、跨国人文交流等更广阔的维度延伸。亚洲的老挝、泰国、越南、柬埔寨,非洲的埃及、南非,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等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新通道“朋友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在一次次“双向奔赴”中传播至世界各地。

近些年来,西部陆海新通道改变着中国与东盟间物流运输习惯,拓宽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商品市场,使得多边经贸关系更为紧密。各国间构建安全、稳定、互联的跨境供应链需求不断上升,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升级、中越跨境标准轨对接项目取得突破,促进了中老泰铁路网延伸及“中国—东盟—海合会”倡议的诞生。

借助通道对贸易投资的牵引功能,中资企业海外投资也促进了当地劳动力就业与各国青年朋友的交流交往。重庆长安汽车泰国罗勇生产基地直接创造就业岗位3000个,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就业2.7万人。同时,长安汽车与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合作设立新能源汽车奖学金,通过产学研合作为泰国本土培育汽车技术人才。伴随中国工厂的用工需求日渐增长,会中文的年轻人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截至2024年,越南开设中文课程的大学已经增加到62所,全越南各类中文专业在校学生超过5万人。中国制造、中国文化经西部陆海新通道传播至全球各个角落。

展望未来,西部陆海新通道三条主通道即将全面建成,平陆运河、渝穗图定班列、中老泰跨境铁路等西部陆海新通道延伸工程稳步推进,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不断改变通道运营模式,西部陆海新通道将朝着更开放、更智慧、更高效、更安全的目标迈进。中国将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搭建中国西部与“一带一路”的联通之桥,让更多国家携手共建共享西部陆海新通道。

(作者系广西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何予平)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