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兴水看新疆丨稻田上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治水兴水看新疆丨稻田上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25-08-11 20:3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娄珂馨):在新疆伊犁州察布查尔县纳达齐牛录乡广袤的田野上,一幅幅精心“绘制”的稻田画铺展在伊犁河谷的沃土之上。

稻田中央呈现出“察布查尔欢迎您”字样 (娄珂馨 摄)

察布查尔县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誉,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与水资源条件,是新疆三大水稻种植基地之一。为支撑农业发展,当地构建起以察布查尔大渠为主动脉的灌溉体系,通过密布的分渠与涵管将伊犁河水精准输送至每块耕地,为水稻种植提供坚实保障。

2015年,顺应“农业+文旅”融合趋势,“稻光谣”稻田画景区在纳达齐牛录乡落地生根。每年夏季,彩色稻田如同大地调色盘,将水稻种植与艺术创作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风景线。

纳达齐牛录乡副乡长郭富健接受记者采访 (娄珂馨 摄)

“农旅融合的核心是提升土地附加值。”纳达齐牛录乡副乡长郭富健介绍称,通过稻虾共养、业态拓展等模式,本乡土地收入从单一种植转向多元增值。与此同时,景区发展带动餐饮、住宿等配套产业,保安、保洁、商贩等岗位优先吸纳本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虾蟹共舞”主题稻田画 (娄珂馨 摄)

一幅幅稻田画背后,是纳达齐牛录乡更深层次的农业转型探索。纳达齐牛录乡因地处伊犁河谷,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光热与水资源,有利于推动传统水稻种植向生态高效种养升级。当地积极对接援疆省市农业部门及科研院所,引入技术支持与各类资源,大力推广“稻蟹共生”“稻虾共作”等综合种养模式。

“稻光谣”稻田画景区的游客打卡区 (娄珂馨 摄)

如今,“稻光谣”稻田画已成为当地的文旅新地标。纳达齐牛录乡正持续发力,以传统农业为根基,以观光旅游为画笔,奋力描绘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责任编辑:于涵】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