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征关税能重振美国制造业吗?美专家以堂吉诃德的风车作比讲透了

美国知名时事评论员、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艾那・唐根8月8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美国政府口口声声说加征关税是为了重振本国制造业,然而这就跟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同风车搏斗一样,注定徒劳无功。

加征关税能重振美国制造业吗?美专家以堂吉诃德的风车作比讲透了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13 20:1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美国知名时事评论员、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艾那・唐根8月8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美国政府口口声声说加征关税是为了重振本国制造业,然而这就跟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同风车搏斗一样,注定徒劳无功。

漫画作者:中国日报 罗杰

加征关税让美国民众不堪重负

文章指出,对于美国政府的忠实支持者来说,2025年的关税政策堪称旨在重振本国制造业的大胆举措。事实上,这与其说是新政策,不如说是一场政治秀。在这场充满怀旧气息的表演中,充斥着对昔日工业时代的怀念。正如堂吉诃德将风车当作巨人,美国政府将日益扩大的贸易逆差、其他国家的高效生产以及“美国梦”的破碎视为妖魔来袭。

同误入歧途的堂吉诃德一样,美国政府陷入了幻想,想当然地认为加征关税就可以让工厂起死回生、就业逐步恢复,甚至重现制造业的“黄金时代”。然而,美国政府耽于幻想、缺乏战略布局,最终只会摧毁美国经济。

关税通常被当作防御手段,或者说是一块经济盾牌。对于迫切需要保护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加征关税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对于依赖全球供应链的发达国家来说,关税是一把钝器,也是一种累退税,势必增加万千家庭的消费支出并扰乱国际贸易。

当美国单方面对进口商品征收15%至50%的关税,为此买单的不是其他国家,而是美国消费者。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4月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可能导致本国整体通胀率上升2.3%,相当于给每个美国普通家庭每年造成3800美元的损失。在信用卡、学生贷款和抵押贷款违约率创新高的背景下,关税造成的额外负担对民众而言可谓雪上加霜。

对于美国低收入群体来说,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根据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上述报告,服装和食品价格涨幅分别达到近17%和2.8%;新车售价上涨2000至1.5万美元,涨幅为8.4%;进口维修零件价格上涨10%至35%。

如今看来,这些影响并非无足轻重,而是正在撼动美国政府的选民基础,那些来自农村、“铁锈带”以及蓝领阶层的选民曾经对政府控制物价、让制造业重返“黄金时代”的承诺深信不疑。

加征关税不能重振美国制造业

文章进一步表示,白宫声称加征关税可以“带回就业岗位”,然而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美国制造业不是随时可以打开的水龙头,而是一个被忽视的生态系统,需要花费近3万亿美元和20多年时间才能得到重振。

例如,加征41%的关税或许能让纺织业复苏,然而考虑到美国劳动力成本是中国的5倍、孟加拉国的29倍,消费者购买服装的费用将上涨17%,而且就业岗位不会实现净增长。更重要的是,重振纺织业需要雇用大量低薪工人,而这正是美国所缺乏的。同样的,对钢铁和铝征收50%的关税可以保护1800个工作岗位,然而消费者需要为每个岗位承担81.5万美元的成本。顺便说一句,美国上一次新建铝厂可以追溯到40年前。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对墨西哥汽车征收25%的进口关税虽然有助于促进美国汽车装配行业的发展,但也会增加投入成本,同时削弱出口竞争力。在农业领域,政府补贴或许能延缓农场破产,却也会导致出口市场收缩。随着移民被驱逐出美国,劳动力更加短缺,这势必推高物价。在电子产品行业,若美国不想再花费1400亿美元进口计算机,而是致力于组建本土生产线,那么至少要给半导体工厂投资5000亿美元,还要为此付出10年的努力。

美国政府的种种说辞让人不禁想起逆向炼金术,即将黄金变成铅。具体来说,华盛顿正在用就业、生产等领域的短期收益掩盖物价上涨、效率低下和反制措施引发的长期损失等问题。正如美国非营利智库“税收基金会”所指出的,关税将资源重新分配给生产力较低的行业,由此拉低了工资水平和国内生产总值。

若要实现再工业化目标,美国不仅需要在未来20年提供超过10万亿美元的补贴,还要培养一支在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自愿接受较低工资的劳动力队伍,目前看来这是不切实际的。

美国政府把矛头对准了贸易这架“风车”,将其视为构成巨大威胁的洪水猛兽。华盛顿认为,对贸易伙伴的产品征收进口关税就可以“让美国再次伟大”。事实上,加征关税是以牺牲美国普通民众为代价来维护富人的利益。

文章最后感叹道,美国政客同堂吉诃德一样冲向“风车”,自以为是在拯救国家,根本没有意识到工厂不会迁回美国,全球各地的“贸易风车”仍将照常运行。

(英文原文刊发于《中国日报》智享汇栏目)

(编辑:严玉洁 王辉 周凤梅 朱萍)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