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尼泊尔阿尼哥协会第一副主席萨尔波塔姆·什雷斯塔8月20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西藏自治区的成立具有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对该地区的跨越式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章回顾称,尼泊尔同中国西藏、尤其是拉萨之间的商业和文化往来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一代又一代来自加德满都谷地的尼瓦尔商人在拉萨及周边地区旅居,并将这里的所见所闻传播到故乡。这些口口相传的故事加深了加德满都人对西藏的认知,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片充满奇迹、历史悠久的土地。
2008年,作者第一次开启拉萨之旅,穿越了西藏的广袤大地,对这片土地有了更透彻的了解。此后,作者至少五次来到这里,一次比一次更深入地了解西藏的非凡历程。
几个世纪以来,西藏的经济发展一直受到险峻的地理环境、崎岖的地形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的阻碍。这几十年来,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经济面貌焕然一新。
西藏是如何取得快速发展的?
西藏是如何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取得快速发展的?文章进一步分析称,很显然,西藏自治区的成立为这一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得益于中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西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在这一跨越式发展的背后,三大关键战略起到巨大作用。
首先,社会稳定是西藏发展的基石。
西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拥有不同社群和多种宗教。
中国中央政府一直多措并举促进和谐发展。西藏大力确保各民族在团结互助的基础上共同繁荣发展,已经成为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典范。
其次,以经济发展促进共同繁荣。
经济发展非但不会亵渎过去,反而有助于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随着西藏打赢脱贫攻坚战并不断发展,这片土地在历史上因为贫困而产生的不公正现象逐渐消失。
鉴于西藏生态脆弱、资源有限,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中央政府采取了多管齐下的创新举措。一是由中央政府提供直接的财政支持,并辅以多省市对口支援,为西藏提供所需资源。二是战略性地扩大本土产业规模,确保西藏特色产品能够进入全球市场。三是开发可持续的生态旅游,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
第三,让西藏文化遗产焕新焕彩。
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藏文化呈现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古老的寺庙得到精心修缮,宗教信仰自由获得充分保障,藏传佛教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唐卡艺术传承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史诗巨著《格萨尔王》焕发新生。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藏学研究迎来广阔空间,传统藏医与现代医疗融合发展,并获得全球认可。
这块曾经偏僻落后的边疆地区如今已经取得全面发展,充分彰显了成立西藏自治区的远见卓识。中央政府坚定不移地致力于促进稳定、以创新驱动增长、助力文化振兴,改写了这片土地的命运。
文章最后强调,西藏向世界展示了团结、远见和治理如何改善一个地区及其人民的生活水平。
(英文原文刊发于《中国日报》智享汇栏目)
(编辑:严玉洁 王辉 周凤梅 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