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智库在京联合发布两部经济学重磅新著

中俄智库在京联合发布两部经济学重磅新著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20 10:4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10月19日,《智慧型经济驱动下的社会转型战略》与《重启:新型工业社会即将到来》新书发布会暨媒体见面会在京成功举办。本次发布会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与俄罗斯自由经济协会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与S.Y.Witte新工业发展研究院共同承办。多位中俄经济、外交领域专家学者参会研讨。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全球领导力学院院长王文在欢迎致辞中表示,谢尔盖·博德鲁诺夫先生是俄罗斯享有广泛声誉的著名经济学家,两年前,博德鲁诺夫先生的著作《智慧型经济》中文版发布,该书由人大重阳组织翻译并推动出版,在中国学界和理论界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今天发布的这两部著作从俄罗斯顶尖经济学家的视角对后工业时代的经济理论与实践作出了重要阐释,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随后,俄罗斯自由经济协会主席、国际经济学家联盟主席、S.Y.Witte新工业发展研究院院长、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谢尔盖·博德鲁诺夫正式发布了新书《智慧型经济驱动下的社会转型战略》与《重启:新型工业社会即将到来》。谢尔盖·博德鲁诺夫介绍道,社会生产方式对社会结构类型具有决定性影响,当前世界正处于技术范式转型的关键阶段,人工智能技术正推动我们进入“新工业社会”。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间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值得深入研究,而“智慧型经济”理论所强调的通过科技重构制度与社会治理体系,这一理念与中国所提出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共同指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中俄两国在构建新型工业化模式方面理念相通,可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与思想互鉴,共同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化道路。

中俄共同经济研究成果《智慧型经济驱动下的社会转型战略》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重启:新型工业社会即将到来》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在新书介绍环节,中国金融出版社第四图书编辑部副主任王君介绍了此次发布的新书《智慧型经济驱动下的社会转型战略》。

王君表示,《智慧型经济驱动下的社会转型战略》一书凝聚着博德鲁诺夫与昆特两位学者对技术时代的深度思考,不仅剖析了当下技术浪潮的核心挑战,更给出了文明存续与发展的战略应对,为我们理解未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智慧经济学理论以俄罗斯转型实践为样本,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文化自觉驱动现代化的新思想,将成为应对社会转型、引导战略方向的重要工具。

在随后的赠书仪式上,谢尔盖·博德鲁诺夫向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全球领导力学院、丝路学院等代表赠送两本新书。人大重阳还向到场的各家图书馆捐赠了最新出版的研究成果,在17日举办的“明德战略对话(2025)”上重磅发布的《欧美学术团感知中国式现代化——明德战略对话2024》《国际激烈角斗中的中国——对话15位美欧俄知名专家》《世界看新时代中国2025》《国家复利式发展与中国发展优势》四本新书。

在随后的专家点评环节,北方论坛执行主任、北方论坛学院院长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前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大使姚培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总经济师陈文玲,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经济研究室主任徐坡岭,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志勤,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漆海霞先后点评两部著作。

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指出,博德鲁诺夫教授不仅是理论家,更是实践者,他所提出的“智慧经济”理论,为我们理解技术革命与社会转型提供了全新视角。当前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变革迅猛而来,我们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推动学界与决策层有效对话。人大重阳是中国顶尖的智库,此次组织多方深入交流,意义重大。在此也诚挚邀请王文教授与博德鲁诺夫教授参加下月将在雅库茨克举办的北方论坛,共同促进前沿思想转化为务实行动,助力构建更加团结、适应未来的社会。

陈文玲认为,俄罗斯研究界具有思想的前沿性、敏锐性和创造性,同时具有引领性。当前可能是有史以来科技革命的力量对人的生命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乃至生存方式冲击最大的一个历史阶段,人类面临很多共同的挑战和问题。科技应该跨越国界,为人类服务,应该像博德鲁诺夫先生在著作中所说的推动社会转型,构建智慧型的经济,这是人类前进的正确方向,也是科技革命应该带给人类的共同福祉。陈文玲认为,博德鲁诺夫著作中的语言十分生动,有些段落很优美,使该著作有很强的可读性。

徐坡岭指出,通过阅读博德鲁诺夫先生的著作,应将他看作“主张国家一定程度上介入经济、用产业政策推动发展的经济学家”,而非自由主义者。工业化的核心是国家参与的产业政策,若没有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结构都会出现问题。通过梳理俄罗斯发展路径:2008—2012年提出创新发展,2012年启动再工业化战略,2014年进口替代上升为国家战略,2022年以来因经济主权与军工需求“出现了实实在在的再工业化”。可以看出,在理念上,新自由主义快走到尽头,产业组织须由国家扛旗。面向未来,应以新质生产力为牵引,在中俄之间建立统一大市场,推进智慧型经济协作。

刘志勤将当下这场国际会议与1931年相联系,当年苏联科学家在伦敦国际研讨会发表重要著作《十字路口的科学》,汇聚顶尖成果,总结经济并指引未来。他指出,智慧经济旨在解决就业、提升民生福祉,而非盲目追求无人工厂,应着力发展基础科学,尤其是数学学科。当前局势,如同处于历史十字路口,西方经济下行,中俄等新兴国家科技崛起。此次研讨为政府和社会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方面提供思考方向,如何在新时代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现智慧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成为与会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漆海霞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将深刻影响未来世界的运转。第一,人工智能带来的智慧经济社会应是高度便捷化的社会。第二,在人类物质高度丰富的时候,人类的精神文明应该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尤其是在如今价值观极其混乱的时代。美国和苏联在冷战时期的竞争很大层面是意识形态的竞争,未来中美的竞争应该体现在两个社会的幸福程度,技术应服务于人类整体福祉的提升,谨防应用于战争,尤其是核武器。

本次新书发布会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杨云涛主持。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