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人文之城|王公龙:党的创新理论飞入百姓家

我们党的理论本质上是人民的理论。理论只有为人民群众理解和接受、认同和信仰、掌握和运用,才能化为实践的指南。

看见人文之城|王公龙:党的创新理论飞入百姓家

来源:上观新闻 2025-10-26 17:1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以人文之眸,阅魅力之城。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网信办、中共上海市委外宣办、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文汇报社联合出品的《看见人文之城》系列短视频今天推出第一集《党的创新理论飞入百姓家》,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公龙讲述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浦江两岸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中凝心铸魂、领航定向的生动故事。

王公龙

我们党的理论本质上是人民的理论。理论只有为人民群众理解和接受、认同和信仰、掌握和运用,才能化为实践的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建设必然要求面向群众、面向基层。只有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滋润人民大众的心田,党的创新理论才能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上海的理论普及工作,多次给上海理论宣讲团体回信。上海在推进这方面工作是多层次展开的,包括理论中心组学习,党员干部定期进党校接受系统化的理论教育和培训,强化大学生理论宣讲联盟、青年讲师团,拓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的宣讲覆盖等。

在这样的工作推动下,上海涌现出了复旦大学“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等一大批特色突出的基层宣讲团队;推出了“十九大精神十九人讲”“社科专家带你读懂二十大”等优秀理论普及新媒体作品;“理润申城”、初心讲坛等理论讲座对话活动覆盖全年、辐射全市;还有理论相声、理论短剧、理论动漫、理论Citywalk等被年轻人喜爱的新的表达方式、新的呈现形式,让上海的理论普及不仅沾露珠、带泥土,更有生。

王公龙指导复旦大学“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

10月26日至11月4日,《看见人文之城》每日更新一集,邀请知名社科专家和实践地建设者,全景式、沉浸式解读《上海市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行动方案》9大行动、30项重点工程的精彩实践、创新案例和突出成果,阐释文化建设的内在肌理,提炼文化实践的一般规律,展示上海勇担新的文化使命,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打造自信自强文化样本的积极探索。

跟随《看见人文之城》

一起去发现这座城市的活力魅力!

【责任编辑:妮思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