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科技融汇十五运,可感智慧与温情

全运会|科技融汇十五运,可感智慧与温情

来源:新华社 2025-11-18 13:4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广州11月17日电(记者胡拿云、杨深深)数字系统让“老馆焕新”、绿电为运动场馆节能减排、自动驾驶巴士在场馆间安静穿行……科技正全方位融入第十五届全运会,为赛事注入智慧与温度。

坐落于深圳福田区笔架山下的深圳体育中心体育馆,是本届全运会羽毛球和飞镖项目的比赛场馆。这座始建于1985年的深圳“老地标”,是深圳首个荣获“鲁班奖”的建筑。历经六年改造提升,深圳体育馆于2024年焕然一新,迎来新生。

图为深圳市体育中心的专业足球场(左)和开合屋盖体育馆。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座位数从原来的6000个大幅提升至16000个。”深圳市体育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专家吕佩蕾说,“体育馆配备了可开合屋盖、可移动斗屏和伸缩座椅,能快速实现羽毛球、篮球、网球、体操等16种高规格赛事的功能转换。”

深圳体育中心体育场内,工作人员正悉心养护草坪,为全运会足球比赛的运动员提供最佳的竞技体验。“专业足球场最重要的就是草坪。”吕佩蕾说,“我们挑选了经过草坪试种和专家论证的‘兰引三号’草种,顶棚配备补光设备,地下安装通风系统,既能快速排水,又能为草根降温,确保高频率赛事下的草坪状态。”

通过智慧化改造,体育场内1100多个卫生间中,超过半数采用电子标识系统,可根据实时人流与票务数据灵活调整男、女厕位,有效缓解排队压力。

科技的力量同样体现在新改造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现场观众这么多,我居然能实时向朋友分享照片和视频,网速太快了!”前来观看全运会开幕式的田先生告诉记者,在数万观众齐聚的场景下,他依然可以通过场馆WiFi保持网络畅通。

图为11月9日拍摄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内景。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为保障高密场景下的网络使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采用了华为智慧场馆解决方案,借助WiFi 7先进覆盖技术,部署超过900个无线接入点,在室内外区域实现了全面覆盖的免费WiFi服务。即便在看台区等高密度区域,WiFi 7也能精准覆盖观众席与赛场,为超过8万名观众提供稳定、高速的网络连接。

在广东奥体中心,主火炬以电光水雾的形式“燃烧”不息。通过南方电网设计的“源网荷储”小型智能微电网系统,对储能装置进行精准调控,实现开幕式火炬100%绿电驱动。据广东电网广州供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五运会广州赛区所有场馆将实现全程绿电供应。预计赛事期间,广州奥体中心用电量将达到150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碳排放1.42万吨。

科技的温度,更在细节处悄然流淌。在广州街头,一批批自动驾驶巴士将观众送往比赛场馆。车辆自主完成避障、转弯、变道等操作,行驶平稳且安全。“方向盘自己转动,行进起来非常平稳,看到无人驾驶真正走入生活,感觉很奇妙。”广州市民王女士赞叹道。

11月3日,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自动驾驶场景应用启动仪式上亮相的自动驾驶巴士。图片来自广州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

全运会期间,广州公交集团共投入19辆自动驾驶巴士,开通5条自动驾驶公交环线。除了公交车之外,广州还联合出行企业,投入260余台自动驾驶车辆,在枢纽站场、入住酒店群、开幕式场馆、媒体中心等重点场所之间开通11条保障线路,市民可轻松使用打车软件叫车。

赛场内,运动员在科技赋能的场馆中挑战极限;赛场外,创新成果正悄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当体育与科技相遇,当创新融入温情,十五运会已超越一场体育赛事的范畴,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映照着未来城市生活的智慧图景。

(新华体育)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