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猜想:湖北农村客运能否如期村村通?

作者:胡诚 曾伟龙 来源:新华网
2015-02-14 00:00:00

  试点——7县市农民享受便利交通

  “5年前,村内道路千疮百孔,坑坑坑洼洼,雨天时就是泥泞不堪,晴天则是沙尘满地飞,那些学生们都坐三轮车上学,天天受颠簸之苦和沙尘之害。”这是红安一村民刘志威发自内心不满的声音。在农村或经常下乡到农村去的人可能知道,农村客运交通很长一段时间杂乱无章,大部分地区都是使用两轮、三轮摩托车、甚至是农用拖拉机,低速载货汽车在明里或者暗里从事客运,充当运客主力军。在一定程度上,它确实给老百姓带来了出行方便,但坐地起价、乘客安全等问题时有发生。

  红安县作为客运村村通试点地区,规划早,谋划远,如今初见成效。该县共有行政村395个,除个别工业园区开行镇村公交和县城公交外,老百姓的出行都是通过班线客运和包车客运解决。

  记者在红安县运管所看到,一张全县农村客运发展线网布局图张贴在墙上,一个个醒目的五角星标识着全县配套建设的农村客运站点,一条条颜色分明的线条编织成全县农村客运通车网络。

  “现在,乘上公交车就到家了,20多分钟就有一趟车,走亲串门方便多了。村里人还经常带着孩子进城逛逛大商场、看看风景呢。”红安村民用朴素的语言,描述“村村通客车”给自身生活带来的变化。

  从人口密集的乡镇,到偏僻边远的山乡,再到高山峡谷的恩施,在一条条如游龙般蜿蜒的农村公路上,随处可见的客车穿梭于村屯的景象。

  咸宁市通城县北港镇的一村民说:“以前没有车子,从通城到北港,我们都靠脚走,现在很方便,每15分钟发车一次。做梦都想像城里人那样出门就坐车,下车就到家。如今真的享受到了城里人的待遇。”

  “人不等车,随来随走。”以前农民去医院看病,只能站在村头等着坐路过的长途汽车,干等也不来,能把人急死。现在想什么时候坐车就什么时候坐车。如今,老百姓告别了昔日“夏顶烈日冬冒严寒,路边一站两眼望穿”的日子。

  奔驰在县乡路上的一辆辆客运中巴、乡间村头别具特色的站牌站棚、矗立在乡镇中心的崭新客运站,已经成为农村老百姓品味生活时新的自豪。

  猜想——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吗?

  农村客运解决了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然而,由于农村道路等级低、路况差等原因,导致行车安全、车辆油耗高、磨损严重、轮胎消耗大,增大了农村客运车辆运营成本,村村通客车能否“开得通、留得住”?

  在湖北十堰,茅箭辖区未达到通车条件的有7个行政村,因这里的路面狭窄,而且陡坡弯多,多处路段临水临崖,道路两旁全无防护栏、防撞墙等安全措施,道路常年缺乏维护,凹凸不平,雨雪天道路特别湿滑。